译文: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望秦川》、《风蝶令》等。杨文生考此词曲调本。
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
偷眼:偷偷瞥视、窥望。
形相:端详、观察。
从嫁与:嫁给他。从:跟、随。
作鸳(yuān)鸯(yāng):比喻结为夫妻;鸳鸯: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创作了七首《南歌子》小令。这些小令被收录在他的诗集《草堂诗余别集》中,并被标注为“闺怨”调。从这个标注可以看出,这些小令是为了代表闺中女子的心声而创作的。然而,具体的创作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南歌子》小令是温庭筠在唐代创作的一组词作品。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温庭筠的《南歌子》小令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而闻名。这些小令以女子的视角来叙述爱情和离别的故事,情感真挚动人。
然而,关于《南歌子》小令的具体创作时间,学者们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可能是因为唐代的文献记载不完整,或者是因为温庭筠的创作时间并没有被详细记录下来。无论如何,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小令的喜爱和赞赏。
从《草堂诗余别集》中的题目“闺怨”可以看出,这些小令是为了代表闺中女子的心声而创作的。闺中女子通常被限制在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中,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温庭筠通过这些小令,为这些女子发声,表达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念。
温庭筠的《南歌子》小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词坛的经典之作。这些小令不仅展现了温庭筠的才华和敏感,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情感体验。尽管创作时间未得确证,但这些小令依然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温庭筠的一首词进行解读。词中描绘了一个公子哥儿手持金鹦鹉,胸前绣着凤凰的锦服,展示了他的气派。而女主人公则偷偷打量着他,表现出她的思春心和娇羞。在作者的描写中,鹦鹉、凤凰和鸳鸯成为了意象系列,通过这些形象的转换,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最后,作者通过比兴手法,将这个世俗的、平凡的民间生活小景描绘得生动有趣。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