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且对着镜儿又梳妆,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注释:
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者始于温庭筠。《金奁集》入“越调”。此词单调三十二字,七句四平韵,第二、四、五、七句押韵。
半拆:这里指花朵半开。拆,一作“坼(chè)”,又作“折”。
珠帘:用珠玉所饰的帘子。
宿妆:隔夜残妆。眉:一作“梅”。粉山横:指眉妆褪色,变得浅淡。古代女子修饰容颜以粉敷面,以黛画眉。黛眉变浅,露出白色的粉底,因称“粉山”。
约鬟(huán):即束发为鬟髻,未嫁少女多用此发型。约,缠束。鬟,古人把盘为环形的发髻称为鬟。
绣罗:这里指绣花罗裙。
《遐方怨·花半拆》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描写男女情事为主题,尤其擅长以女性的视角来表达女子的相思之情。他的词作以女性形象的华美艳丽和深情的相思情意为其审美特征,通过精致的描绘女性的容貌、服饰、起居和心态等方面,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高贵。这类作品被称为温庭筠词。
具体创作时间尚未得到确证,但温庭筠的词作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庭筠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柔情,同时也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之情,使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温庭筠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庭筠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使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柔情,同时也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之情,使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温庭筠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遐方怨·花半拆》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词的主题是女主人公梦醒后的孤独和惆怅。文章首先通过描写清雅优美的环境和女主人公正值豆蔻年华的情景,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接着,词中的“梦残”一句打破了沉寂,表达了女主人公被美梦惊醒后的空虚和失落。接下来的“宿妆”句则揭示了女主人公因为惆怅而懒得梳妆打扮。最后,词的末尾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临镜梳妆的场景,展现了她的孤独感和对自己美貌的欣赏。整首词通过女主人公晨起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她对意中人的相思和由此而生的惆怅之情。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词中的描写和意境,对词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了解读,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描写的特点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遐方怨·花半拆》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