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原文赏析

  • lún
    zhàn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chǔ
    rén
    sòng
    jiù
    zhèng
  • sòng
    gōng
    jiāng
    zhàn
  • jiàn
    yuē
    tiān
    zhī
    shāng
    jiǔ
    jūn
    jiāng
    xìng
    zhī
    shè
  • tīng
  • dōng
    shí
    yuè
    shuò
    sòng
    gōng
    chǔ
    rén
    zhàn
    hóng
  • sòng
    rén
    chéng
    liè
    chǔ
    rén
    weì
  • yuē
    zhòng
    guǎ
    weì
    qǐng
    zhī
  • gōng
    yuē
  • ér
    weì
    chéng
    liè
    yòu
    gào
  • gōng
    yuē
    weì
  • chén
    ér
    hòu
    zhī
    sòng
    shī
    bài
  • gōng
    shāng
    mén
    guān
    jiān
    yān
  • guó
    rén
    jiē
    jiù
    gōng
  • gōng
    yuē
    jūn
    chóng
    shāng
    qín
    èr
    máo
  • zhī
    weí
    jūn
  • guǎ
    rén
    suī
    wáng
    guó
    zhī
    chéng
    liè
  • yuē
    jūn
    weì
    zhī
    zhàn
  • zhī
    rén
    ér
    liè
    tiān
    zàn
  • ér
    zhī
    yóu
    yǒu
    yān
    qiě
    jīn
    zhī
    zhě
    jiē
  • suī
    huò
    zhī
    yǒu
    èr
    máo
    míng
    chǐ
    jiào
    zhàn
    qiú
    shā
  • shāng
    weì
    chóng
    ruò
    chóng
    shāng
    shāng
    èr
    máo
    yān
  • sān
    jūn
    yòng
    jīn
    shēng
  • ér
    yòng
    zhī
    shēng
    shèng
    zhì
    zhì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译文及注释

(4)子鱼:宋国的将领,名字不详。
(5)亡国者的后代:指宋国是商朝的后代国家。
(6)险阻的地形:指泓水的地势险阻。
(7)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指楚军在渡过泓水时还未排好阵势。
(8)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强调士兵应该有勇气面对敌人,不退缩。
(9)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指敌人已经受伤,但还没有被杀死,为什么不继续攻击他们。
(10)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强调军队应该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行动。
(11)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指锣鼓的声音可以激励士兵的战斗意志。
(12)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指可以攻击还未排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论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发生战争的情景。在这场战争中,宋襄公坚持着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最终导致了惨败的结局。与宋襄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子鱼的观点,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此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个背景揭示了领导者的决策和观念对于战争结果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子鱼论战》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批评了宋襄公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文章指出,宋襄公在讲仁慈的同时却与人为敌,这是前后矛盾的行为。文章认为,如果要对敌人讲仁慈,首先必须确保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否则不仅会受伤丧命,还会失去讲仁慈的资本。文章进一步指出,最大的仁慈是消除敌人的存在,使得自己不再成为他人的敌人,也不再被他人视为敌人。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残忍,而辅佐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的子鱼则显得非常倒霉。整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子鱼论战》简析详情»

先秦诗人左丘明的照片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

猜您喜欢

辨奸论

宋代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
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
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黄州快哉亭记

宋代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论积贮疏

两汉 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