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隋炀帝已经再不可能见到,宫里的芳草却和旧时一样逢春而长。仍是和昔日宫女们罗裙一样的绿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着楚人。
注释:春草宫:宫殿名,隋炀帝于扬州所建十宫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内。
君王:指隋炀帝。
罗裙色:代指草的绿色。见芳草而忆罗裙,以其同色也。
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春草宫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在公元767年到768年期间驻扎在扬州,创作了这首诗。这段时间正是秋至春的过渡季节,天气渐渐转凉,大自然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刘长卿在这个时期感受到了扬州的独特魅力,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这座城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文化氛围而闻名于世。刘长卿在扬州驻扎期间,深深被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独特的风情所吸引。他观察到了扬州的繁忙街道、热闹的市场和繁华的商业活动,这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刘长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扬州秋至春的美丽景色。他描述了秋天的金黄色叶子、寒冷的北风和温暖的阳光,以及春天的绿色嫩芽、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这些景色和气候变化,使得扬州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刘长卿的诗歌充满了对扬州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他用优美的词句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离别的不舍。他描述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与朋友们的相聚和别离。这些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温情和感伤,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刘长卿对扬州的深深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刘长卿在驻扬州期间创作的这首诗,是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词句,他展现了扬州秋至春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刘长卿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扬州这座城市的赞美和致敬。
《春草宫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和无情,以及人民的力量和意愿对历史的影响。
整首诗以春草宫为背景,通过描绘昔日豪华的宫殿废墟中茂盛的芳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怀古之情。诗人首先感叹君王不可见,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君王的命运。随后,诗人通过描绘芳草的艳丽和昔日宫妃罗裙的颜色,将读者的思路引向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最后,诗人将目光回到眼前的青青芳草,将其拟人化为向着楚人的心意,表达了人民对历史的影响和历史前进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联想,将自然的法则和历史的法则相结合,展示了历史的严峻和人民的力量。诗人通过描绘芳草和罗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的深层,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力量的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结句巧妙,使诗意在回环往复中展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春草宫怀古》赏析详情»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出生于宣城(今属安徽),是唐代著名诗人。后来他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成为当地的郡望。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在肃宗至德中,他担任官监察御史,后来又被任命为苏州长洲县尉。在代宗大历中,他担任转运使判官,之后又被任命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然而,他因为直率而得罪了上级,两次被贬谪。在德宗建中年间,他最终担任随州刺史,因此被世人称为刘随州。刘长卿的诗才卓越,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佳作。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