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到夜晚钟声响起,月亮落下时分,我们直接饮酒。只是说鸟儿要求友朋,可惜在春风中,我要为您送行。黄河湾里的沙子是黄河岸,白马津边的柳树指向白马城。不要为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都会有人迎接您。
注释:司士:唐代州县设的官职,负责管理工役事务。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在这里使用了这个意思。堪:能。求侣:呼唤同伴。无那:无奈、无可奈何。黄河曲:黄河湾。白马津:古代黄河渡口的名字,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东北。逢迎:迎接的意思。
《夜别韦司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次宴会上的情景。根据诗中的描写,韦司士是一位旅行者,他经过滑州,准备渡过黄河北去。在他离开之前,诗人与州郡中的官吏们在夜间设宴为他送行。宴席上,大家分韵赋诗送别,诗人拈得了“城”字。正是在这次宴会上,韦司士与诗人结识成为了新朋友。这首送友诗是在滑州写的,大约是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春天。 《夜别韦司士》创作背景详情»
和欢迎。”这是一种真挚的祝福和劝慰,表达了诗人对韦司士的深厚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以夜宴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馆舍夜宴的热闹场景和别离的凄清氛围,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人情的变迁。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视觉意象的“夜钟”“残月”“雁归声”,听觉意象的“啼鸟”“春风”,以及虚词的运用等,使诗歌充满了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韦司士行程的想象和对他前路的祝愿,表达了对友谊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俊逸,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诗人成功地将夜宴和送别这两个主题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情的复杂和生活的变幻。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还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夜别韦司士》赏析详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