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百年岁月仿佛醉酒一般,但内心仍然充满阳春之气,高高仰卧在东山,如同悠悠白云。可恨人世间的是非如飞扬的尘土,磨灭了多少有志之人。
注释:百年:一生。
浑:全,都。
高卧东山:引用东晋谢安(安石)不再从政而隐居东山的典故。后来用来比喻隐居或隐居行为。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
嗔:恼怒,怪怨。
《金字经·乐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曲子的解读,该曲子表达了作者远离是非的隐逸生活。文章首先引用了宋苏轼《满庭芳》词和宋陈郁《未庵为吴应祥愉赋》的句子,将其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在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社会中,只有保持醉态才能免受干扰,感受到春意融融的温暖。虽然忘却尘世,但也抒发了隐居者对人间沧桑的感叹。
接着,作者引用了东晋谢安高卧东山的典故,表达了隐者的陶然自得和忘却尘世的心态。最后,作者突然转换笔锋,描述了隐居者躲避是非却仍然受到拂面而来的尘垢的困扰,以及这种困扰对身心健康的消磨。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切身的感受和愤怒。
整篇赏析展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和辞藻,形成了一种清丽而自然的风格。最后三句直率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世事沧桑的彻悟,透露出看破红尘的意味。然而,在语气上,作者以松脱、不屑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深沉的感悟。虽然题为“乐闲”,但读者能感受到其中深沉的人生悲欢。作者乐得悠闲,乐得百年如醉,但这种人为的“醉”是因为痛苦太多,不堪承受,不得不消极回避的结果。因此,作者也冷静地看到,官场上扑面而来的是非尘土,消磨了无数士人的激情和斗志,使他们纷纷选择高卧东山。
《金字经·乐闲》赏析详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