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崔邠登鹳雀楼》原文赏析

  • tóng
    cuī
    dēng
    guàn
    què
    lóu
  • [
    táng
    dài
    ]
  • guàn
    què
    lóu
    西
    bǎi
    chǐ
    qiáng
    tīng
    zhōu
    yún
    shù
    gòng
    máng
    máng
  • hàn
    jiā
    xiāo
    kōng
    liú
    shuǐ
    weì
    guó
    shān
    bàn
    yáng
  • shì
    qiān
    nián
    yóu
    hèn
    chóu
    lái
    weí
    cháng
  • fēng
    yān
    bìng
    guī
    wàng
    yuǎn
    feī
    chūn
    shāng

原文: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相关标签:历史写景感慨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鹳雀楼的西边,有一根高达百尺的桅樯,汀洲上的树木高耸入云,一片茫茫。汉家的乐奏就像逝去的流水,魏国的山河也已经渐渐沉入夕阳。往事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仍然感到遗憾,时间过得太快,忧愁来临时,一天也觉得太长。战乱中更加激起了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的景色已经不再是春天,不禁让人感到伤感。

注释:同:犹“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诗人。字处仁,清河武城人。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为:一作“知”。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
远目:远望。 《同崔邠登鹳雀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崔邠的《登鹳雀楼》诗作和李益的追和之作。根据《全唐文》卷四三李翰《河中府鹳雀楼集序》的记载,崔邠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七月。然而,李益并没有参与这次鹳雀楼集会,所以他的追和之作应该是在读了崔邠的诗后写的。李益后来举家迁居洛阳,然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李益居住在这些地方的时期创作的。 《同崔邠登鹳雀楼》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描写河中百尺危樯和汀洲云树的苍茫景色,引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流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第一联“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将黄昏落日的景色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通过回忆汉武帝祭祀后土的场景,将自己的思绪与历史联系起来,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中的后四句则转入归思,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思考人生的意义。诗人认为,历史的流转和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千年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个人而言,却可能是漫长的。诗人以“事去千年犹恨速”和“愁来一日即为长”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矛盾感受,这种矛盾感受也是人们常常会有的心理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苍茫的景色和回忆历史的场景,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矛盾感受。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同崔邠登鹳雀楼》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益的照片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是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居河南郑州。他于大历四年(769年)中进士,最初任职于郑县尉,但长期未能升迁。直到建中四年(783年),他才登上书判拔萃科的职位。然而,由于仕途上的挫折,他最终放弃了官职,在燕赵一带四处漫游。

李益以边塞诗而闻名于世,尤其擅长写七绝。他的诗作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士兵和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思考。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李益的出生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并不清楚。根据现有的资料,他大约出生于750年左右,去世于830年左右。这段时间正好是唐代的盛世时期,他的诗作也正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猜您喜欢

送顿起

宋代 苏轼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红芍药·人生百岁

宋代 王观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代 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