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和子珍》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zhēn
  • [
    jìn
    xiàn
    dài
    ]
    tán
    xiàn
  • jiāo
    zhǎn
    dīng
    xiāng
    jié
    cōng
    cōng
    guò
    liǎo
    chūn
    sān
    luó
    huā
    xià
    jiāo
    hān
    rén
    chuī
    yǎn
    shì
    jiāng
    nán
  • zuì
    shì
    jiǔ
    lán
    rén
    sàn
    hòu
    shū
    fēng
    miàn
    weī
    hān
    shù
    yóu
    kān
    tíng
    yáng
    liǔ
    liáng
    yuè
    zhào
    sān
    sān

原文: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相关标签:婉约伤春怨别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芭蕉:指芭蕉树;丁香:指丁香花;春三:春季的第三个月;罗衣:华丽的衣裳;倚娇憨:倚靠在花下,娇媚可爱;玉人:美女;吹笛:吹奏笛子;江南:指江南地区)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酒阑:酒宴结束;疏风:微风;微酣:微醉;树犹:树还是如此;离亭:别离的亭子;杨柳:指杨柳树;毵毵:枝条细长貌) 《临江仙·和子珍》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春三: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三月。

“树犹”句: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记载了桓温北征时,他看到自己曾经种植的柳树已经长得十分茂盛,感慨地说:“树还能长得这么好,可人类又何以能够承受得住呢!”这句话表达了桓温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感到的深深的忧虑。

毵毵:形容树枝条细长的样子。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的细长和柔软的特点。 《临江仙·和子珍》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词评解了词人对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痛苦之情。词人以春天的离去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情难遣。他感叹酒宴结束,人们散去,柳风拂面,离亭凉月的景象,使他更加感受到离别的痛苦。词人在词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惆怅之情,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只能通过写词来宣泄。整篇词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离别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的抱怨。 《临江仙·和子珍》评解详情»

猜您喜欢

蝶恋花·河中作

宋代 赵鼎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代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洞庭阻风

唐代 许棠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