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原文赏析

  • zhōng
    hǎo
    ·
    shuí
    dào
    yīn
    shān
    xíng
    ná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shuí
    dào
    yīn
    shān
    xíng
    nán
    fēng
    máo
    xiě
    wàn
    rén
    huān
    sōng
    shāo
    lòu
    diǎn
    zhān
    yīng
    xiè
    shēn
    ān
  • shù
    xiē
    yìng
    lín
    kàn
    huáng
    yáng
    gāo
    yàn
    jīn
    pán
    xiāo
    xiāo
    shuāng
    fēng
    jǐn
    què
    yōng
    diāo
    qiú
    yuàn
    zǎo
    hán

原文: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相关标签:边塞写景抒情豪迈于中好

译文及注释

译文: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康熙皇帝进行巡行,他的旅程包括了遵化和景忠山。在这次巡行中,词人有幸亲自陪同皇帝,与他一同参与狩猎活动。在这段旅途中,词人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感染,心生赞叹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于中好》。

这首词以康熙巡行途中的狩猎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词人在狩猎途中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秀美和风景的壮丽,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同时,词人也表达了对康熙皇帝的敬仰之情。他在词中称康熙为“圣明”,赞美他的英明才智和卓越统治能力。词人将康熙与大自然相比较,将他的伟大与山川的壮丽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整首词以婉约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大自然和康熙皇帝的热爱之情。通过描绘狩猎途中的景色和表达对皇帝的敬仰,词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皇帝的伟大。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康熙皇帝的崇拜和景仰之情。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词描绘了塞上的自然风光和行旅中的生活情景。上片以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为开头,表达了塞上并非“行路难”,而是有着别样的情趣和滋味。接着,通过描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则写了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两句描绘了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两句则转向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其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整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塞上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豪情壮志。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祭常山回小猎

宋代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唐代 李白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宋代 辛弃疾

老退何曾说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缀文书旧殿班。
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