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老朋友曾经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故人:老朋友。
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
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据《抱扑子》载,道术诸经,可以却恶防身者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景,同“影”。
苍精龙:东方苍龙。据《史记索隐》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一说,苍精龙,为道术之名,即所谓青龙符。据《抱扑子》载,道术诸大符出于老君,其中有青龙符等术,用之可以得仙。
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
阴崖:背阳的山崖。
结:一作“白”。
太古:远古,上古。
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
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鸟名。即杜鹃。
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
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此计:指隐居。
诚:确实,的确。一作“成”。
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
琅玕:美玉。据《汉武内传》载西王母曰:“太上之药,有广庭芝草,碧海琅玕。”
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
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在公元752年写给他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元逸人的。玄都坛是由汉武帝建造的,位于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在道家的著作中,有关于玄都的传说,据说大禹在去世前将《五符经》封存在名为山古函的地方。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对于玄都坛和其中的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也可能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诗人可能希望表达对于友谊和修行的重要性,并向好友元逸人传达自己的祝福和鼓励。这首诗也可能是诗人对于玄都坛的景色和氛围的描绘,展现了那里的宁静和神秘之美。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诗人写给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表达了对于友谊和修行的思考和祝福,同时也描绘了玄都坛的景色和氛围。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创作背景详情»
以,诗人在表面上赞美元逸人的修行,但实际上对其追求仙道的行为持怀疑态度。诗中通过描写元逸人的居所和玄都坛景,展现了隐士的凄清心境和高蹈遁世的志向。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元逸人的修行与仙境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元逸人的敬佩和怀疑。整首诗情感凄凉,给人以沉郁的感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