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柳》原文赏析

  • zèng
    liǔ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zhāng
    tái
    cóng
    yǎn
    yìng
    yǐng
    gēng
    cān
    chà
  • jiàn
    shuō
    fēng
    liú
    lái
    dāng
    ē
    nuó
    shí
  • qiáo
    huí
    xíng
    duàn
    yuǎn
    xiāng
    suí
  • rěn
    fàng
    huā
    xuě
    qīng
    lóu
    jiǔ

原文: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相关标签:咏柳惜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注释:
此题为“赠柳”,实为咏柳。有人认为所咏的“柳”可能是个歌妓,因为诗中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缱绻之情。
章台:汉代京城长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时称为“章台柳”。从:任从。掩映:遮掩映衬。
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即今湖北江陵。参差:柳条垂拂繁茂的样子。
见说:听说。意谓听到别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今天自己见到的时候。婀娜:与“风流”都是写柳丝的风流极致,妩媚多姿。
桥回:桥向旁弯曲。
堤远:长堤向远延伸。意相随: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随。这句既写柳丝,也写出诗人对柳的眷恋不舍。
忍:岂忍。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楼:古代歌舞宴饮的馆楼。 《赠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宣宗大中元年,即847年,诗人在从长安赴桂林的途中创作的。题目是“赠柳”,实际上是在咏柳。诗人运用了拟人法,将“柳”这个植物当作人来描写。他用咏诗的方式来赠送柳树,所以题目是“赠”。以前的人认为这首诗有一定的背景故事,冯浩甚至认为这是洛阳歌妓柳枝创作的。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其他的证据,所以真实情况已经很难考证了。 《赠柳》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深,以忍字收束,更见其意。”



整首诗以描写柳的美丽和生机为主题,通过对柳的形态、色彩和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诗人对柳的深深喜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掩映、参差、风流、婀娜等,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柳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繁华的痛惜和离别的感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对柳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繁华的痛惜和离别的感伤。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总之,《赠柳》是一首描写柳的美丽和生机的诗歌,通过对柳的形态、色彩和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诗人对柳的深深喜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繁华的痛惜和离别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共鸣。

《赠柳》鉴赏详情»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柳》,实际上是在咏柳,诗人先是咏柳,然后才赠送给柳树。

首句“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描绘了从长安到江陵的各种柳树的景色。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柳树的美丽无处不在,绚丽多彩。诗中使用了“从”和“更”这两个词,以递进的方式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正在扩散,柳树充满了生机。“掩映”和“参差”这两个词描绘了柳树的明暗交替,柳条垂拂,非常繁茂动人。

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描绘了柳枝的妩媚动人。春风吹过,柳枝像美丽的少女一样优雅地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达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树的热爱,又用“来当”表达了对这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首句“桥回行欲断”描绘了诗人寻找柳树的场景。诗人的目光被柳树的美色深深吸引,他沿着柳树一路来到桥边,堤岸上的柳树笼罩在烟雾中,朦胧而动人。他一眼望去,却发现柳树的美色即将被隔断。诗人跨过桥去,转身回头,再次沿着河堤寻找美景,但最终却再也找不到柳树的身影。“堤远意相随”表达了诗人眼中虽然看不见柳树,但仿佛还能看到那如烟似梦的柳树延伸到远方。

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深深眷恋。他紧紧跟随着柳树,直到柳絮如花、青楼酒旗的地方。“忍”这个词透露出诗人对春天柳树盛开时光的痛惜之情。尽管花瓣飞舞如雪非常美丽,但当繁华过去,只剩下凋零。这句诗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柳树的热爱和对春天柳树凋零的痛惜之意。

整首诗的前四句以广阔的背景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妩媚和柔长;后四句则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既在描写柳树,也在描写人。李商隐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法,既像这样,又像那样,既接近又疏离,通过咏史寄托思念,达到了咏物诗的境界。 《赠柳》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鹧鸪天·惜别

宋代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

宋代 陈凤仪

蜀江春色浓如雾。
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沙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赠妇诗三首

两汉 秦嘉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