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绝》原文赏析

  • màn
    chéng
    jué
  • [
    táng
    dài
    ]
  • jiāng
    yuè
    rén
    zhī
    shǔ
    chǐ
    fēng
    dēng
    zhào
    sān
    gēng
  • shā
    tóu
    宿
    lián
    quán
    jìng
    chuán
    weǐ
    tiào
    míng

原文: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相关标签:月夜写景向往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月影在水中离我只有几尺的距离,船上的风灯照亮了夜空,时间即将进入深夜。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缩着身子睡着了,突然从船尾传来一声“拨剌”,原来有一条鱼跃出水面。

注释: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清陈维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头:沙滩边;沙洲边。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拳:屈曲貌。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静:一作“起”。
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漫成一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描写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包括政治动荡和个人困境。这首诗是他在寄居巴蜀期间创作的,时间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他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在这个时期,杜甫已经离开了长安,远离了朝廷的纷争和政治斗争。他选择了寄居巴蜀,这个地方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在这里,杜甫可以远离尘嚣,静心写作,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民的疾苦。

这首诗是杜甫在船上创作的,他正沿着长江航行,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民的关怀。他描绘了江水的宽广和壮丽,山峦的险峻和雄伟,以及人们艰苦的生活。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杜甫在寄居巴蜀期间创作的,他在船上欣赏着长江的美景,同时思考着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命运。这首诗展示了杜甫对自然和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关怀,是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的表达。 《漫成一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音,打破了夜的宁静。这是诗人自己拨动船桨的声音,也是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回归。这一声音,使整首诗的意境发生了转变,从宁静的夜景转向了现实的喧嚣。诗人通过这一声音的插入,表达了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绝句的形式呈现,每句都写一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词语,将夜泊之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了韵律和格律的手法,使诗句流畅而有节奏感。同时,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泊之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诗句流畅而有节奏感,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是杜甫运用绝句体格的典范之作,也是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回应和思考。 《漫成一绝》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和淮上遇便风

宋代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夏日过郑七山斋

唐代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水调歌头·四明有狂客

元代 赵秉文

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诗寄之云:“玉龟山下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闻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礼部庭玉说,丹阳子谓予再世苏子美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焉。尚愧辞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