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重来对酒》原文赏析

  •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
    chóng
    lái
    duì
    jiǔ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chóng
    lái
    duì
    jiǔ
    zhé
    jìn
    fēng
    qián
    liǔ
    ruò
    wèn
    kàn
    huā
    qíng
    dāng
    zěn
    néng
    gòu
  • xiū
    weí
    西
    fēng
    shòu
    tòng
    yǐn
    pín
    sāo
    shǒu
    qīng
    yíng
    bái
    tiān
    zǎo
    ān
    pái
    jiù

原文: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相关标签:友人饮酒劝慰抒怀霜天晓角

译文及注释

译文: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彀(gòu):同“够”。
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康熙年间,一位词人的好友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深受冤屈之苦,心怀愤恨离开了。为了劝解和送别这位遭受冤屈的友人,词人创作了下面这首词。

这首词是词人用心灵的笔触,倾诉着对友人遭受不公的愤懑和无奈。词人深知友人的离去是因为受到了冤屈的折磨,他们的友谊也因此被迫分离。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词人以此词作为送别之作。

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优美的词藻和抒情的语言,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他用词人独特的才华,将友人的遭遇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词人希望友人能够在远方找到自己的归宿,摆脱冤屈的困扰,重新获得自由和幸福。

这首词不仅是词人对友人的告别,也是对友情的赞美和珍惜。词人深知友情的可贵和珍稀,他希望友人能够坚强面对困难,不被冤屈所困扰,保持对友情的信念和执着。词人希望友人能够在远方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归宿,重新获得自由和幸福。

这首词以其深情和真挚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友人离去时的送别之作。它不仅是词人对友人的告别,也是对友情的赞美和珍惜。通过这首词,词人希望能够给友人带去一丝慰藉和勇气,让他在远方的旅途中保持坚强和乐观的心态,重新找到自己的归宿,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在写这首词时,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只有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其中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正如古人所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也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才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送别诗》中有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

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引用了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西风古道而消瘦,不要独自销魂。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句话,可能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的“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因此,这句话既是慰友也是慰己。接下来,纳兰性德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性德愤愤不平,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超越了别情,最终又回到了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作旷达语,又始终无法解脱,最终归结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来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唤起人们对于离别的同感。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九日登山

唐代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宋代 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