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书怀》原文赏析

  • dōng
    shū
    huái
    怀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dōng
    xiāo
    hán
    qiě
    yǒng
    lòu
    gōng
    zhōng
  • cǎo
    bái
    ǎi
    fán
    shuāng
    shuaī
    chéng
    qīng
    yuè
  • yìng
    tuí
    yán
    zhū
    dēng
    zhào
    huá
  • hàn
    jiā
    fāng
    shàng
    shào
    yǐng
    cán
    cháo

原文: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相关标签:夜晚抒情壮志未酬愁闷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冬天的夜晚又冷又长,宫中传来更鼓声。
白茫茫的草地上覆盖着浓厚的霜,树叶稀疏,寒冷的月光明亮。
华丽的服饰映照出我颓废的容颜,红灯照亮了我的白发苍苍。
正当朝廷还年轻,上朝时不禁感到自己的影子伤心。

注释:永:长。夜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壶上有浮箭,刻有符号表示时间,白天称为昼漏,夜晚称为夜漏。在这里夜漏指的是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霭:霜雾迷茫的样子。澄:清晰明亮的样子。
尚少:引用了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意思是指在官场上官职久不升迁。 《冬夜书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位诗人王维在天宝元年(742年)前后所面临的政治压抑和个人困境。当时,李林甫担任政府要职,而王维作为张九龄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政治上受到了压抑。尽管岁月不断流逝,老去的岁月也逐渐临近,但王维仍然处于低下的地位,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轻无行文人却得到了迅速的晋升和成功。王维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冬夜书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冬夜的肃杀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萧索和迟暮之感。诗人通过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展现了自己无奈的心情。诗人并不是真正写自己老迈无用,而是写自己在朝廷中不受重用,与执政者的心意相左。在杨国忠的极权统治下,诗人作为谏官,无言可进,无言可采。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只能在诗中委婉地流露。诗人对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反动腐朽的政治集团都有所认识,不愿同流合污,但又不能不与其敷衍周旋。诗人内心极其苦闷,身在朝廷,心存山野。诗中描写了寒夜的漫长,宫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萧条冷寂的景色更加强了诗人的迟暮之感。诗中的丽服与衰颜、朱灯与华发相互映照,对比鲜明。整首诗言简意赅,寓意深沉。 《冬夜书怀》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游龙门奉先寺

唐代 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春夜

宋代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好事近·湖上

宋代 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夜泊宁陵

宋代 韩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夜渡江

唐代 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