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原文赏析

  • jìn
    peí
    lái
    xiāng
    kàn
    shuō
    zeí
    děng
    níng
    chí
    shàng
    zuò
    yīn
    gòng
    fèng
    rén
    děng
    shēng
    biàn
    便
    shí
    leì
    xià
    chéng
    kǒu
    háo
    sòng
    shì
    peí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wàn
    shāng
    xīn
    shēng
    yān
    bǎi
    liáo
    gēng
    cháo
    tiān
    (
    gēng
    zuò
    zài
    )
  • qiū
    huái
    luò
    kōng
    gōng
    níng
    chí
    tóu
    zòu
    guǎn
    xián

原文: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更 一作:再)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相关标签:抒情爱国悲愤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家万户都为满城荒烟感到悲惨,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宫里,凝碧池上却奏起管弦,举行宴饮庆祝!

注释:菩提寺禁:指作者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阳城南龙门,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凝碧池上作音乐:《通鉴》至德元载(756年)八月:“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凝碧池在东都禁苑中,参见《唐六典》卷七、《唐两京城坊考》卷五。
供奉人:在宫中侍奉天子的人,此指乐工。
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
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
百僚:一作“百官”。
朝天:朝见天子。
空宫:深宫;冷宫。
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八月。当时,禄山起义军攻占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唐玄宗被迫出逃。王维作为玄宗的随从,未能及时跟随,被起义军俘虏。为了保命,王维假装得了瘖病,并服用药物引发了腹泻。禄山对王维颇为怜悯,派人将他送到洛阳,并关押在普施寺(实际上是菩提寺)。禄山还特别喜欢音乐,他派人搜集了数百名乐工送到洛阳。在洛阳,禄山组织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名为干凝碧池。然而,这些乐工们在演奏时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起义军们立即拔出刀剑威胁他们,但他们的悲痛无法止住。其中一位乐工雷海清投掷乐器于地,向西方哭泣,起义军将其捆绑并处以酷刑示众。王维被关押在菩提寺期间,好友裴迪前来探望,谈及这些事情,王维听后感到无比悲痛,于是创作了一首五绝和一首七绝,本文是其中的一首。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首诗描写了国家破败的悲哀,是动乱时代的实录。全诗以低沉呜咽的语调表达了诗人不幸又无奈的心境,充满了悲愤和哀痛之情。

首句“哀民生凋敝,宫室遭难,满目烟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困苦、宫室被毁、满目烟尘的悲伤之情。

第二句“哀盛世之不再,天子蒙难,百官流离,仓皇失主”,诗人念念不忘曾经的盛世,但他明白盛世不会再来,对此混合着感伤。这不仅是对唐朝的眷念,也是对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高度文明的留恋,是对文化断层的悲悼。

第三句“哀宫室之荒芜”,描写了宫室的荒凉景象,玉阶蒙尘,秋风瑟瑟,百树凋零,一片冷清凄凉。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亡国的悲痛和思念朝廷的情感。

第四句则转折地写了乱贼的“庆幸”,他们狂妄自得,宴饮庆祝,对人民的泪水和诅咒漠不关心。这些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和哀痛。

整首诗是动乱时代的实录,是苦难心灵的低吟。诗人天性软弱且陷身于贼中,因此诗作没有采取激烈的语词来指责叛贼,而是以低沉的语调倾诉了一种哀其不幸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辣味不足,温婉有余。

这首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在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复两京、肃宗自凤翔还长安的时候,王维因为这首《凝碧池》诗得到了肃宗的嘉许。此外,他的弟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也得到了特别宽恕。这些事实表明,这首诗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朝廷的思念之情,通过低沉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时期的不幸和无奈的心情。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上崔相百忧章

唐代 李白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

宋代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记游松风亭

宋代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