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这首诗是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送给楚公的,说白石莲花自在佛前。楚公老病自在西山,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该放入西山,西山的老僧又不起心欲要这块石莲。在清霜和寒露降满苔藓的夜晚,经常梦到这位老朋友。龙宫和雁塔一样高耸。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追求最高乘的义,停留在小乘的最高果位,不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直到法华会上,才回归小乘向大乘发愿成佛。
注释: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楚公:未详。诗作于居东川幕期间。程梦星认为这首诗是两首绝句,误合为一首律诗。冯浩注道源曰:《续高僧传》:楚南,闽人也。武宗废教,深窜山谷。大中时出,随黄檗山禅师。昭宗闻其道化,赐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梦星认为:古人称僧,如晋代的竺法深称深公,宋代的惠远称远公,唐代的齐已称已公。一般都是举下一个字,没有听说举上一个字的。这不是楚南的称号。徐曰:武宗废教在会昌六年,去昭宗龙纪初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计义山时南年尚少,而诗云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冯浩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新唐书·艺文志》明确说楚南是昭宗大顺中的人。源师所注释的很多地方都是错误的,无法解释。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愚按:佛教将一昼夜分为六个时辰: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在千叶莲花上,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停留在虚空中,前往灵鹫山。冯日:佛教中经典被称为法海藏,就像大海一样,是众宝藏的地方,也被称为日龙藏。《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有神龙居住。诸龙的妙德难以估量,建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慕,我们僧人的法也是如此。《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进入龙宫,诵读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到天竺,即今所传的华严经。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教中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都是日诸天,佛经称欲界以下的天为诸天。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李商隐在东川时的作品。在这个时期,李商隐失去了他深爱的妻子王氏,这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与此同时,他也怀念着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难以抑制。加之他身体状况日益衰弱,多病缠身,这使得他的情绪变得特别低落,内心充满了悲愁。这些经历和感受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作者还受到佛教的影响,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创作背景详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