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片落下的树叶,可以察觉到岁月的秋天;一瓶水结冰,就知道天气变得寒冷。
桂枝一天天地绽放绿色,枝条高高拂过云端。
年轻时的壮志豪情,翅膀伸展欲要攀上天空。
我们交往已经有三十年了吧,荣辱与共,悲喜同乐。
望着天空长叹一声,相对坐着看着白发渐渐增多。
铜镜里已经是衰老的秋颜,曾经黑亮的头发凋落在高冠之下。
在贫困时期,像管仲一样与鲍生一起做生意;在饥饿时,向漂母乞讨一顿饭。
时机来临,转变命运,位居天人之上,胸怀有道,何需长吟不已?
我就像乐毅刚到赵国,苏秦刚去游说韩国一样。
卷舒自如固然取决于我自己,为什么时光要摧残我的青春?
注释: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淮南子·说山》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首两句由此变化而成,意思是已经有先见之明。
桂枝:比喻才华出众的人。上句比喻丹丘德才之美,下句比喻丹丘即将入朝。
弱龄,即少年。前两句表示自己:少年时就与丹丘相交,如同凡鸟攀上鸿雁。
投分,即缔交。荣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荣义。后两句的意思是:相交多年,愿与共同荣耀。
镊白,即镊白发。
鲍生,即鲍叔牙。
时,指风云感会之时。极天人,此指显贵之入。道,此指自己的志向。岂吟叹,不用感伤。后两句是自我慰勉之辞。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的将领;苏秦,战国时期的策士。方适赵、初说韩,都表示功业虽然未有成就,但用世之心仍然强烈。
卷舒,意思是或进或退,或仕或隐,取决于我自己的意愿,何必自我摧残。后两句也是自我慰勉之辞。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天宝九年,也就是公元750年。李白当时身处炼药院,而郁贤皓的《李白丛考》怀疑他当时在石门山(今河南叶县西南)。元林宗,即元丹丘,是李白的好友。李白写这首诗时已经五十岁了,他感叹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功业未能实现,但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李白的一首诗进行解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报效祖国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先,诗中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雄大的智略和坦荡无畏的气魄。通过描绘“木落”“瓶冰”“桂枝”“拂雪”等景物,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报效祖国,施展才华的决心。
接着,诗中提到了诗人与元丹丘的交情。他们相识很早,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漫游四川、湖北等地,元丹丘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
然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自己年老的感叹。他长吁望青云,感叹岁月不饶人,自己已经渐渐年老,蕴念有不堪蹉跎之意。
接着,诗中用“穷与鲍生贾”来形容诗人与元丹丘之间的交情,暗示了诗人境遇微贱的时期。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无奈,但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不遇和仕途不通的悲壮情感。虽然有自我慰勉之意,但仍对未来仕途充满希望。
最后,诗中借用了乐毅和苏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然功业还没有成功,但对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尽管岁月蹉跎,功业无成,仕途颠簸,但诗人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