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原文赏析

  • jǐn
    zhàng
    chūn
    ·
    shàng
    shū
    gāo
    yùn
  • [
    sòng
    dài
    ]
    xīn
  • chūn
    nán
    liú
    jiǔ
    beī
    cháng
    qiǎn
    jiù
    hèn
    xīn
    chóu
    xiāng
    jiān
    gēng
    fēng
    qiān
    mèng
    kàn
    feī
    hóng
    piàn
    zhè
    bān
    tíng
    yuàn
  • fēng
    liú
    bān
    jiāo
    lǎn
    wèn
    xiāng
    jiàn
    jiàn
    yàn
    feī
    máng
    yīng
    luàn
    hèn
    chóng
    lián
    juàn
    cuì
    píng
    píng
    yuǎn

原文: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相关标签:婉约惜春相思锦帐春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杜叔高与辛弃疾在公元1200年春天相会的情景。杜叔高是金华兰溪人,他专程前往铅山拜访辛弃疾,并且两人在此期间进行了一场词的唱和。其中,《锦帐春》以及《上西平·送杜叔高》、《浣溪沙·别杜叔高》、《玉蝴蝶·追别杜叔高》、《婆罗门引·别杜叔高》等词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段背景描绘了两位词人相聚的场景,以及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一系列词作。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以晏几道的《木兰花》为基础,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于春色难留和爱情的愁恨之情。文章首先解释了起句的双关含义,指出春色难留和美人将去都引发了愁恨之情。接着,文章提到酒原本可以解愁解恨,但现在酒杯常浅,加重了愁恨之情。然后,文章通过描述五更风和千里梦,预示了酒阑人散后的愁恨不断。夜深梦飞千里,却被风声惊醒,春色已渺不可寻,庭院竟成这般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下片开头,文章以几许风流、几般娇懒来正面描写美人。虽然美人还在席上,但在词中,已经驰骋想象,写到别后的千里梦,那风流、娇懒已经空留记忆。这增加了愁恨之情,因此继续写道“问相见何如不见?”

接下来,文章提到燕飞、莺语本来是悦目悦耳的,但对于相思之苦的人来说,只会增加烦恼。这两句不是写席上的所见所闻,而是承千里梦,写枕上的烦乱心绪。恨重帘不卷,指的是人在屋内,重帘遮掩,无法寻觅那人,望不远,但还是要望。于是望见帘内的屏风,翠屏平远一句虽然费解,但作为全词的结句,至关重要。翠屏上的图画展现了辽阔的境界,辛弃疾的主人公辗转反侧,想念美人,恨无人替他卷起的珠帘遮住视线,但当视线移向翠屏上的江山平远图,便恍惚迷离,以画境为真境,目望神驰,去追寻美人的芳踪。文章通过描写情感细腻的表达,将一个情痴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谒金门·闲院宇

宋代 卢祖皋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
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清代 蒋春霖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宋代 祖可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