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驱》原文赏析

  • zài
  • [
    xiān
    qín
    ]
    míng
  • zài
    báo
    báo
    diàn
    zhū
    dào
    yǒu
    dàng
  • chuī
    peì
    dào
    yǒu
    dàng
  • wèn
    shuǐ
    tāng
    tāng
    xíng
    rén
    péng
    péng
    dào
    yǒu
    dàng
    áo
    xiáng
  • wèn
    shuǐ
    tāo
    tāo
    xíng
    rén
    dào
    yǒu
    dàng
    yóu
    áo

原文: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相关标签:诗经怨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注释:
载:发语词,犹“乃”。驱:车马疾走。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
簟(diàn电):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茀(fú浮):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鞹(kuò阔):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
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齐子:指文姜。发夕:傍晚出发。
骊(lí离):黑马。济济:美好貌。
辔:马缰。濔濔(nǐ你):柔软状。
岂弟(kǎitì凯替):天刚亮。一说欢乐。
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汤汤(shāng伤):水势浩大貌。
彭彭:众多貌。
翱翔:指遨游。
滔滔:水流浩荡。
儦儦(biāo标):行人往来貌。
游敖:即“游遨”。 《载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淫乱的诗。根据《春秋》的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前692年)、鲁庄公四年(前690年)、鲁庄公五年(前689年)、鲁庄公七年(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有过私会。这表明文姜在她的丈夫鲁桓公去世后,仍然不顾她儿子鲁庄公的颜面,与齐襄公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令人惊讶的是,鲁庄公竟然无能为力,无法制止这种行为。因此,人们创作了这首诗来讽刺他们。 《载驱》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对《文姜驾车》这首诗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引用了一段对于文姜与齐襄公关系的讨论,说明了诗中对文姜的讥刺。接着,文章指出了诗中使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薄薄”、“济济”、“濔濔”、“汤汤”、“滔滔”、“彭彭”、“儦儦”,这些词语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这些联绵词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人们更容易反复吟诵。最后,文章指出诗中的技巧,如只就车说、只就人看车说、只就车中人说等,以及通过暗示鲁道和齐子四字来埋下伏线,使诗歌更加婉转而多讽,韵味浓厚。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对于《文姜驾车》这首诗的分析和评价较为全面,从内容、形式和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载驱》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小旻

先秦 佚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北山

先秦 佚名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墓门

先秦 佚名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