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兴》原文赏析

  • zǎo
    xìng
  • [
    táng
    dài
    ]
    bái
  • chén
    guāng
    chū
    zhào
    liáng
    míng
    chū
    kaī
    mén
    shēng
  • quǎn
    shàng
    jiē
    mián
    zhī
    shī
    湿
    niǎo
    lín
    chuāng
    bào
    tiān
    qíng
  • bàn
    xiāo
    宿
    jiǔ
    tóu
    réng
    chóng
    xīn
    tuō
    dōng
    zhà
    qīng
  • shuì
    jiào
    xīn
    kōng
    xiǎng
    jìn
    jìn
    lái
    xiāng
    mèng
    duō
    chéng

原文: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生活愉悦写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
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醉意还未完全消散,仍感头重脚轻,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感觉身体轻松爽快。
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注释:
晨光:曙光;阳光。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晨光内照,流景外延。”李善注:“晨光,日景也。日光照于室中而流景外发。”
语(yù):作动词,鸣叫之意。
宿酒:犹宿醉。元谢宗可《红梅》诗:“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冬衣:冬季御寒的衣服。
睡觉(jué):睡醒。
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思想:思忖,考虑,烦恼。
乡梦:思乡之梦。唐宋之问《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诗:“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早兴》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到达杭州,并在那里度过了第二个春天。杭州对于白居易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在他年少时,他曾立志要在杭州做官,而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成为了一名官员。因此,他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心情愉悦,充满了喜悦和激动。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喜悦激动的心情中创作的。白居易用诗歌表达了他对于杭州的热爱和对于官职的满足。他描述了春天的美景,描绘了杭州的山水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细雨,清新的空气和繁花似锦的景象。他还表达了对于自己官职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的才华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杭州的情感和对于官职的满足,展示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于人生的热情。这首诗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部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和成就。

总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公元823年春天创作的,他在杭州度过了第二个春天,心情愉悦,充满了喜悦和激动。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于杭州的热爱和对于官职的满足,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和成就。 《早兴》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诗歌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在早晨所见所闻,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

诗中描述了诗人一大早醒来的情景,晨光初照,早鼓响起,天气转暖,大地潮湿,小狗儿也从台阶上爬起来,小鸟在窗前欢叫,似乎在向人们报告美好的天气,催促人们早早起床。这些描写通过晨光、鼓声和动物的活动,紧扣“早”字主旨,同时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春天气息浓郁的环境下的轻松愉快之感。诗中提到诗人昨天喝了很多酒,酒醉后睡觉,到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仍然感到头重脚轻。诗人说自己脱去冬衣后感觉身体轻松,但头仍然沉重,这是因为酒意未消,身体感觉飘飘然。诗人在酒意未消时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睡觉时心境空明,没有乡梦撩人愁思。这表明诗人已经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整首诗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描写自己的生活和心态,都轻灵素淡,充满情趣。诗歌的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早兴》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别匡山

唐代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赠道者

唐代 刘沧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桃源行

唐代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 一作:忽值)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