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赏析

  • 西
    wǎn
    guī
    huí
    wàng
    shān
    zèng
    zhū
  • [
    táng
    dài
    ]
    bái
  • liǔ
    sōng
    dǎo
    lián
    huā
    wǎn
    dòng
    guī
    ráo
    chū
    dào
    chǎng
  • shān
    chóng
    zhàn
    shuǐ
    fēng
    liáng
  • yān
    tán
    dàng
    yáo
    kōng
    lóu
    diàn
    殿
    cān
    chà
    yáng
  • dào
    àn
    qǐng
    jūn
    huí
    shǒu
    wàng
    péng
    lái
    gōng
    zài
    hǎi
    zhōng
    yāng

原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相关标签:寺庙离别西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
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再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注释: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
松岛:孤山。
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
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
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 lǘ)叶:棕榈的叶子。
战:交相互动。
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
澹(dàn):安静的样子。
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 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
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白居易在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期间的生活情景。当时,白居易担任杭州的刺史,工作之余,他常常喜欢到寺庙里听高僧讲经。这个背景为他创作了这首诗提供了灵感。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美丽。白居易通过诗中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寺庙的喜爱之情。

同时,这首诗也记录了他与“诸客”一起听讲归来的感受。他们在寺庙里聆听高僧的讲经,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启迪。回到寺外,他们继续感受着这份宁静,仿佛还在寺庙中。这种感受使他们心情愉悦,仿佛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滋养。

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通过寺庙的讲经活动,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滋养。这种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创作出这首描绘孤山寺景象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传达了作者对心灵寄托和滋养的追求。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和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更增添了一种壮丽的气势。这两句写景的手法独特,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形容了楼殿的错落有致,与山势相得益彰。夕阳的余晖照耀下,红砖绿瓦与夕阳的颜色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人对孤山寺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运用现代电影摄影手法的比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中景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修饰词语和借代的手法,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中景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读之如身临其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牡丹

唐代 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 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

唐代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