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诗人赵令畤的照片
赵令畤

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他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的玄孙。在元祐中,他被签书颍州公事,当时苏轼是颍州知州,他荐举了赵令畤的才能于朝廷。然而后来他被牵连进了元祐党籍案,被废黜了十年。绍兴初年,他袭封安定郡王,并被迁任宁远军承宣使。然而在四年后,他去世了,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他著有《侯鲭录》八卷,而赵万里为他辑录了《聊复集》词一卷。 赵令畤的诗词>>

金朝诗人赵嘏的照片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赵嘏的诗词>>

金朝诗人张衡的照片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伟大学者,涉猎广泛,包括天文学、数学、发明、地理学、制图学和文学等领域。他在汉朝担任过尚书的职位,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衡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文学: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研究了天体运行规律,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食和星象的理论。他还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用来观测天体运动的仪器,对后世的天文观测有很大影响。
2. 机械技术:张衡在机械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可以用来检测地震的方向和强度。他还发明了水力驱动的自动门,这是古代机械技术的重要突破。
3. 地理学和制图学:张衡对地理学和制图学也有深入研究。他绘制了一幅精确的地图,标注了各个地区的山川河流,为后世的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4. 文学和学术:张衡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包括《平子论》和《西京杂记》等。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对当时的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张衡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他的名字也被永久地铭刻在太阳系中的一个小行星上,以表彰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张衡的诗词>>

金朝诗人齐己的照片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是唐朝晚期著名的诗僧。他出生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出家后在衡岳山修行。齐己以其卓越的诗才和佛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齐己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风受到了唐代山水诗的影响,常以山水景色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除了诗歌创作,齐己还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他曾游历名山大川,参访名刹禅院,广泛学习佛教经典和禅宗教义。他的佛学造诣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展现了他对人生、宇宙和佛法的思考。
齐己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意味着他将自己视为衡岳山的沙门,表达了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的晚年生活在衡岳山中度过,与自然融为一体,修行禅定,写作诗歌,过着清净自在的生活。
齐己于937年圆寂,结束了他在人世间的修行生涯。他的诗作和佛学著述流传至今,对后世诗人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了《全唐诗》和《全唐文》,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诵,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己的诗词>>

金朝诗人方干的照片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他是一位擅长律诗的诗人,他的诗作清润小巧,常常运用警句。他的诗作有的反映了社会动乱,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有的抒发了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方干于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后被归葬于桐江。他的门人们相互讨论他的德行,追谥他为“玄英先生”,并搜集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了《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了方干的诗作,共有6卷348篇。
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在睦州任职时,为了纪念方干,他在严陵祠中绘制了方干的像,并一同祭祀。 方干的诗词>>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元好问的诗词>>

金朝诗人王渥的照片
王渥

王渥(?-1232)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字仲泽,出生于太原(今属山西)。他于兴定二年(1218)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管州司侯,但他没有前往就任。之后,他历任寿州、商州、武胜三个州的经历官,共在军中任职十年。
正大七年(1230),王渥被派遣到宋朝出使,他应对敏捷,因此被称为中州豪士。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尚书省掾,同时充任枢密院的经历官,担任权右司郎中的职务。
关于王渥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王渥的诗词>>

金朝诗人李俊民的照片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出生于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他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的后裔。年幼时,他勤于学习经史百家,尤其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他以经义的才华举进士第一,但他选择弃官回乡,在教授乡里的职位上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命他为泽州教授,他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并从事教学工作。金朝灭亡后,忽必烈召他前往,但他拒绝出仕,最终在泽州去世,被谥号为庄靖。李俊民不仅擅长诗文创作,他的诗作表达了对时世动乱的感伤,其中也流露出一些幽愤之情。他的诗文作品被收录在《庄靖集》中。 李俊民的诗词>>

金朝诗人完颜亮的照片
完颜亮

完颜亮(1122—1161)是金朝的皇帝,出生于女真完颜部,原名迪古乃,字元功,后改名亮。他是辽王完颜宗干的第二个儿子。
在皇统九年,完颜亮弑熙宗自立,当年改元为天德,后来又改为贞元、正隆。他即位后致力于励官守,提倡务农等七事,并发布诏令来治理国内外事务。他迁都燕城,称为中都,又将汴梁改名为南京。
然而,在正隆末年,完颜亮大举进攻宋朝,但在采石战败后,他东进至瓜洲时发生了兵变,并被杀害。他在位期间共计十二年。
在世宗时期,完颜亮被降封为海陵郡王,并被追谥为炀。后来,他再次被降封为海陵庶人。 完颜亮的诗词>>

金朝诗人徐世隆的照片
徐世隆

徐世隆(1206—1285),字威卿,陈州西华人。生于金章宗泰和六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享年八十岁。
徐世隆弱冠时,于金正大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县令。统元年,他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致力于改善新民的风俗习惯。至元元年,他被调任为翰林侍讲学士,兼任太常卿,朝廷在制定重大政策时征求他的意见,他也多次参与编纂典册。九年,他请求外任,并被授予虎符,担任东昌路总管。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再度入相,奏请徐世隆虽然年老,但仍可继续使用。朝廷派遣使者召他,但他以年老病重为由辞去职务,并上奏附带九项建议。朝廷赐予他十顷田地。当时他已经八十岁高龄,不久后去世。 徐世隆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