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诗人班昭的照片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是一位汉族史学家,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她是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的妹妹,被认为是博学高才的女性。她嫁给了同郡的曹寿,但很快就成为了寡妇。
班昭的兄长班固著有《汉书》、《八表》和《天文志》,但这些著作都未完成,只有散乱的遗稿。班昭继承了兄长的遗志,独立完成了《汉书》中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使得《汉书》得以完整呈现。
由于她的才华和知识,班昭被帝王数次召入宫中,皇后和贵人都要向她请教。因此,她被尊称为曹大家(gū)。班昭擅长写赋和颂诗,她创作了《东征赋》和《女诫》等作品。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历史学家,她的贡献为后世的女性学者树立了榜样。关于她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班昭的诗词>>

金朝诗人胡令能的照片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是唐代诗人,他隐居在河南中牟县的圃田。在唐贞元和元和时期,胡令能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因此被人称为“胡钉铰”。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诗歌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充满了生活情趣。现在只有他的七绝诗作中的四首诗被保存下来。
胡令能是唐贞元和元和时期的人物,他隐居在莆田。在年轻时,他曾从事负局锼钉的工作。有一次,他梦见有人剖开他的腹部,将一卷书放在里面。从那时起,他开始能够吟咏诗歌,因此被远近称为“胡钉铰”。他的四首诗作都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被认为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胡令能的诗词>>

金朝诗人顾况的照片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汉族诗人、画家和鉴赏家。他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也有一说是华阳真隐)。他出生在海盐(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
顾况一生中并未担任过高官职,只曾任过著作郎一职。由于他在作诗时嘲讽了权贵,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因此被贬到饶州担任司户参军的职位。
晚年时,顾况隐居在茅山。他自号悲翁,以表达自己晚年的忧愁和悲伤之情。他的诗集《华阳集》流传至今。除了诗歌创作,顾况还擅长绘画和鉴赏艺术。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赏。
关于顾况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记录。然而,他的诗歌和画作仍然为后世所珍视,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顾况的诗词>>

金朝诗人王翰的照片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出生于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是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但他的诗集并未流传下来,仅有14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王翰曾经登上进士榜,他敢于直言极谏,因此被调任昌乐尉。后来,他再次被选拔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秘书正字。随后,他又被提升为通事舍人和驾部员外。
王翰曾经出任汝州长史,后来改任仙州别驾。在他的一生中,他以边塞诗人的身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但可惜的是,他的诗集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通过《全唐诗》中的14首诗来了解他的才华。王翰于公元726年去世。 王翰的诗词>>

金朝诗人杨炯的照片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是一位汉族诗人,出生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他是唐朝初期的四杰之一。
在公元661年的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誉为神童。在公元676年的上元三年,他参加制举考试并且成功通过,被授予校书郎的职位。之后,他还担任过崇文馆学士、詹事和司直等职务。
到了公元685年的垂拱元年,杨炯被降职为梓州司法参军。在公元690年的天授元年,他被任命为洛阳宫中习艺馆的教师。最后,在公元692年的如意元年秋后,他被调任为盈川县令。他在这个职位上以严酷的治理方式而闻名。不久后,他在任职期间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综上所述,杨炯是一位唐朝诗人,出生于650年,去世于692年。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并且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职位。他的治理方式以严酷著称,因此被后人称为“杨盈川”。 杨炯的诗词>>

金朝诗人万俟咏的照片
万俟咏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卒年,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在哲宗元佑时期,他以其诗赋才华而被人称道。根据王灼的《碧鸡漫志》卷2的记载,他在元佑时期已经是一位老练的诗赋手。然而,尽管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因此他决定放弃仕途,放纵自己的情感,沉溺于歌唱和饮酒之中。他自称为“大梁词隐”。在徽宗政和初年,他被召试补官,并被任命为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年),他被任命为下州文学。他擅长音律,能够自己创作新的曲调。他的词学受到了柳永的影响,至今存有他的27首词作品。 万俟咏的诗词>>

金朝诗人殷尧藩的照片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出生在浙江嘉兴。他于唐元和九年(81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永乐县令和福州从事。他曾随李翱一起担任潭州幕府的幕僚,并且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政绩。殷尧藩与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他们也与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人有交往。他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殷尧藩的足迹遍布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他热爱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他的诗集一卷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并传世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殷尧藩共有诗作约100余首,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关于殷尧藩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 殷尧藩的诗词>>

金朝诗人刘铉的照片
刘铉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在永乐十七年以善书的才能被征入翰林,他的笔法温媚,备受推崇。次年,他中顺天府举人,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位,并预修三朝实录。他历任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后,担任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他晋升为少詹事,后来在官职任上去世。他的言行谨慎,被追谥为文恭。他热爱学习,不断努力,擅长诗歌和文学,有《文恭公诗集》。他在六十五岁时去世。《名山藏、弇州续稿》中记载,他的儿子刘瀚也从政,同样能够遵守父亲的教诲。 刘铉的诗词>>

金朝诗人谢朓的照片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是南朝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出生在汉族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出身于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是同族,被世人称为“小谢”。
谢朓最初担任竟陵王萧子良的功曹和文学官,成为了“竟陵八友”之一。后来他被任命为宣城太守,最终成为尚书吏部郎,又被称为谢宣城和谢吏部。
然而,在东昏侯永元初年,谢朓遭到始安王萧遥光的诬陷,被关进监狱并最终死去。
谢朓曾与沈约等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保存了200多首。这些诗作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直抒怀抱之作,其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开篇,常有佳句。此外,他的诗歌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了唐代律绝诗的先河。 谢朓的诗词>>

金朝诗人崔道融的照片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是唐代的一位诗人,自号东瓯散人。他出生在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他担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的职务。后来,他入朝为右补阙,但不久因避战乱而逃到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他在永嘉山斋集了500首诗,编成了《申唐诗》3卷。此外,他还有《东浮集》9卷,这可能是他入闽后所作的诗集。他与司空图、方干是诗友关系。《全唐诗》中收录了他近八十首诗。据推测,崔道融在907年去世。 崔道融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