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犹如两条龙争斗以决定胜负,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全部消灭。
烈火熊熊,硝烟冲天,照亮云海,周瑜在这里大败曹公。
你去长江观看清澈明亮的江水,曹操依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时的战斗遗迹。
请你一定要写信告诉我实地观感,让我看过信后壮大勇气和气魄。
注释:
⑴二龙:指争战的双方,这里指曹操和孙权。雌雄:指胜负。
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在赤壁与曹操作战。周瑜利用黄盖的计策,放火烧曹操的船只,风势猛烈,烧毁了岸上的营寨。不久之后,烟火冲天,人马被烧死的很多(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⑶沧江:指长江,因为古时长江的水较为清澈呈青苍色,所以被称为沧江。望:一作“弄”。
⑷鲸鲵:大鱼的名字,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古时明君伐不敬之国,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解说:“鲸鲵,人鱼的名字,用来比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这里指的是曹操和孙刘联军激烈战斗的军队。
《赤壁歌送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公元734年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的一首诗。在公元727年,李白曾经游历云梦,并与当地的圉师相识,两人相互约定以孙女为妻。此后,李白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在湖北一带度过了十年的时光。期间,他结识了荆州长史韩朝宗,并因此而写下了散文《与韩荆州书》。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李白旅游江夏和与韩朝宗结识的背景信息,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 《赤壁歌送别》创作背景详情»
全凭周瑜的智谋和勇气。最后两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利,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诗人希望友人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思念之情。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赤壁之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加丰满和有层次感。
整首诗的风格慷慨雄壮,充满了豪情壮志。诗人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歌咏,展现了作者济时救民的思想感情。他赞美了周瑜的智勇和胜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和送别友人的描写,将两个不同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歌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情和豪情壮志。
《赤壁歌送别》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