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 琵琶引》原文赏析

  • pa
    xíng
    /
    pa
    yǐn
  • [
    táng
    dài
    ]
    bái
  • yuán
    shí
    nián
    zuǒ
    qiān
    jiǔ
    jiāng
    jùn
    míng
    nián
    qiū
    sòng
    pén
    kǒu
    wén
    zhōu
    zhōng
    dàn
    pa
    zhě
    tīng
    yīn
    zhèng
    zhèng
    rán
    yǒu
    jīng
    shēng
    wèn
    rén
    běn
    cháng
    ān
    chàng
    cháng
    xué
    pa
    cáo
    èr
    shàn
    cái
    nián
    cháng
    shuaī
    weǐ
    shēn
    weí
    jiǎ
    rén
    suì
    mìng
    jiǔ
    shǐ
    使
    kuài
    dàn
    shǔ
    mǐn
    rán
    shào
    xiǎo
    shí
    huān
    shì
    jīn
    piāo
    qiáo
    cuì
    zhuàn
    jiāng
    jiān
    chū
    guān
    èr
    nián
    tián
    rán
    ān
    gǎn
    rén
    yán
    shì
    shǐ
    jiào
    yǒu
    qiān
    zhé
    yīn
    weí
    cháng
    zèng
    zhī
    fán
    liù
    bǎi
    shí
    liù
    yán
    mìng
    yuē
    pa
    xíng
    yáng
    jiāng
    tóu
    sòng
    fēng
    huā
    qiū
  • zhǔ
    rén
    xià
    zài
    chuán
    jiǔ
    yǐn
    guǎn
    xián
  • zuì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
    bié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 wén
    shuǐ
    shàng
    pa
    shēng
    zhǔ
    rén
    wàng
    guī
  • xún
    shēng
    àn
    wèn
    dàn
    zhě
    shuí
    pa
    shēng
    tíng
    chí
  • chuán
    xiāng
    jìn
    yāo
    xiāng
    jiàn
    tiān
    jiǔ
    huí
    dēng
    chóng
    kaī
    yàn
  • qiān
    wàn
    huàn
    shǐ
    chū
    lái
    yóu
    bào
    pa
    bàn
    zhē
    miàn
  • zhuàn
    zhóu
    xián
    sān
    liǎng
    shēng
    weì
    chéng
    diào
    xiān
    yǒu
    qíng
  • xián
    xián
    yǎn
    shēng
    shēng
    píng
    shēng
    zhì
    zhì
    zuò
  • meí
    xìn
    shǒu
    dàn
    shuō
    jìn
    xīn
    zhōng
    xiàn
    shì
  • qīng
    lǒng
    màn
    niǎn
    tiǎo
    chū
    weí
    shàng
    hòu
    liù
    yāo
    liù
    yāo
    zuò
    绿
    yāo
  • xián
    cáo
    cáo
    xiǎo
    xián
    qiè
    qiè
  • cáo
    cáo
    qiè
    qiè
    cuò
    dàn
    zhū
    xiǎo
    zhū
    luò
    pán
  • jiān
    guān
    yīng
    huā
    huá
    yōu
    quán
    liú
    bīng
    xià
    nán
  • bīng
    quán
    lěng
    xián
    níng
    jué
    níng
    jué
    tōng
    shēng
    zàn
    xiē
    (
    zàn
    xiē
    zuò
    jiàn
    xiē
    )
  • bié
    yǒu
    yōu
    chóu
    àn
    hèn
    shēng
    shí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 yín
    píng
    zhà
    shuǐ
    jiāng
    bèng
    tiě
    chū
    dāo
    qiāng
    míng
  • zhōng
    shōu
    dāng
    xīn
    huà
    xián
    shēng
    liè
  • dōng
    chuán
    西
    fǎng
    qiāo
    yán
    weí
    jiàn
    jiāng
    xīn
    qiū
    yuè
    bái
  • chén
    yín
    fàng
    chā
    xián
    zhōng
    zhěng
    dùn
    shàng
    liǎn
    róng
  • yán
    běn
    shì
    jīng
    chéng
    jiā
    zài
    xiā
    líng
    xià
    zhù
  • shí
    sān
    xué
    pa
    chéng
    míng
    shǔ
    jiào
    fāng
  • céng
    jiào
    shàn
    cái
    zhuāng
    chéng
    meǐ
    beì
    qiū
    niáng
  • líng
    nián
    shào
    zhēng
    chán
    tóu
    hóng
    xiāo
    zhī
    shǔ
  • tián
    tóu
    yín
    jié
    suì
    xiě
    luó
    qún
    fān
    jiǔ
    (
    yín
    zuò
    yún
    )
  • jīn
    nián
    huān
    xiào
    míng
    nián
    qiū
    yuè
    chūn
    fēng
    děng
    xián
  • zǒu
    cóng
    jūn
    ā
    cháo
    lái
    yán
  • mén
    qián
    lěng
    luò
    ān
    lǎo
    jià
    zuò
    shāng
    rén
  • shāng
    rén
    chóng
    qīng
    bié
    qián
    yuè
    liáng
    mǎi
    chá
  • lái
    jiāng
    kǒu
    shǒu
    kōng
    chuán
    rào
    chuán
    yuè
    míng
    jiāng
    shuǐ
    hán
  • shēn
    mèng
    shào
    nián
    shì
    mèng
    zhuāng
    leì
    hóng
    lán
    gān
  • wén
    pa
    tàn
    yòu
    wén
    chóng
  • tóng
    shì
    tiān
    luò
    rén
    xiāng
    féng
    céng
    xiāng
    shí
  • cóng
    nián
    jīng
    zhé
    bìng
    yáng
    chéng
  • yáng
    yīn
    zhōng
    suì
    wén
    zhú
    shēng
  • zhù
    jìn
    pén
    jiāng
    shī
    湿
    huáng
    zhú
    rào
    zhái
    shēng
  • jiān
    dàn
    wén
    juān
    xiě
    yuán
    míng
  • chūn
    jiāng
    huā
    cháo
    qiū
    yuè
    wǎng
    wǎng
    jiǔ
    hái
    qīng
  • shān
    cūn
    òu
    cháo
    zhā
    nán
    weí
    tīng
  • jīn
    wén
    jūn
    pa
    tīng
    xiān
    ěr
    zàn
    míng
  • gēng
    zuò
    dàn
    weí
    jūn
    fān
    zuò
    pa
    xíng
  • gǎn
    yán
    liáng
    jiǔ
    què
    zuò
    xián
    xián
    zhuàn
  • xiàng
    qián
    shēng
    mǎn
    zuò
    chóng
    wén
    jiē
    yǎn
  • zuò
    zhōng
    xià
    shuí
    zuì
    duō
    jiāng
    zhōu
    qīng
    shān
    shī
    湿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乐府写人愤懑忧愤

译文及注释

畅快地弹奏。她的琵琶声音悲凉动人,仿佛在述说她曾经的欢乐和如今的沉沦。我离开京城已经两年,一直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自得其乐。但是今晚被她的话所触动,我才感受到了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我写下了一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设宴饯别,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快地弹奏。 《琵琶行 / 琵琶引》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当时,唐朝的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并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这一事件引起了朝野的轩然大波,藩镇势力进一步要求罢免裴度,以满足他们反对中央政府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白居易上表主张严惩凶手,但他的行为被视为“擅越职分”,因为他是一个文人而不是官员。此外,白居易平时喜欢写讽刺诗,得罪了朝中的权贵。因此,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通常用来安置“犯罪”官员,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他逐渐失去了早期的斗争精神,消极情绪逐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已经被贬为江州司马两年了。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他偶遇了一位年轻的歌女,曾经因为她的艺术才华而红极一时,但如今年老被人抛弃,心情郁郁寡欢。结合自己的贬谪经历,白居易用歌行的形式创作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名《琵琶引》)。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琵琶行 / 琵琶引》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通过描写琵琶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中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失意的感慨。

诗中首先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她是一位被侮辱和损害的乐伎,艺人的命运悲惨。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的琵琶声,以及她半遮面的出场,营造了一种回荡曲折的氛围,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展现她的内心世界。琵琶女的琴声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心事,她的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都在琴声中得到了诉说。

然后,诗人通过琵琶女自述身世,揭示了她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沦落。她曾经的技艺受人敬仰,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但现在却只能嫁作商人妇。这种对比和时光流转的描写,使琵琶女的形象更加鲜明。

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情波涛来表达对琵琶女命运的激动和同病相怜的情感。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表达了对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琵琶女的共鸣。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鲜明,有音乐感,通过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中的描写层出不穷,既层层递进,又紧扣主题,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情味无限。这首诗通过琵琶女的命运,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失意的感慨,展现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琵琶行 / 琵琶引》赏析详情»

赏析二

琵琶女的弹奏动作,通过动词“转轴拨弦”和形容词“三两声”,展现出她娴熟的琵琶技巧和动人的音乐表演。接着,诗人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表达琵琶女在弹奏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这句话暗示了琵琶女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她的琵琶声不仅仅是简单的音符组合,更是她内心情感的流露。

接下来的几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描绘出琵琶女弹奏时的情绪和心境。她的琵琶声充满了忧伤和无奈,仿佛在倾诉她平生的不得志和沉重的心事。她低眉顺手地弹奏着,一曲接一曲,似乎是为了宣泄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一句“残云陌上白沙堤”,通过景物的描写,将琵琶女的音乐与她所处的环境相结合。残云和白沙堤都是寂寞和凄凉的象征,与琵琶女的音乐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个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段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沉。她通过音乐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她命运的同情和思考。这段描写不仅仅是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琵琶行 / 琵琶引》赏析二详情»

鉴赏

琵琶女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通过描写琵琶女的身世和她与诗人的相遇,展现了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和诗人的感受。全文以人物为线索,通过明线和暗线的交织,使情节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一部分以江上送客为开端,通过描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和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引出了琵琶女的出场。诗人巧妙地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一一概括,营造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通过“无管弦”和“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描写,构建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琵琶女的突然出现做了准备。

接下来,诗人通过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形象。她的出场经历了“千呼万唤”的过程,这并不是因为她在意身份,而是因为她内心充满了“天涯沦落之恨”,不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抓住了琵琶女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使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整篇文章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和诗人的感受,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展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琵琶行 / 琵琶引》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

唐代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师说

唐代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