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注释:
《临江仙·梅》: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肥:这里指盛开。
《临江仙·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围绕李清照的词作《临江仙》展开。学者陈祖美推断,这首词的背景和未被收录于宋代《乐府雅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曾慥所编的《乐府雅词》只收录了《临江仙》的前一首而未收录此首。
根据《临江仙·并序》这首同调词的小序,李清照明明作了数阕《临江仙》,显然应该包括此首在内。然而,这首词却一直备受怀疑。除了人们时常提到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曾慥所编的《乐府雅词》只收录了前一首而未收录此首。
这个背景揭示了《临江仙》的创作历程中的一些疑点和争议。李清照作为一位著名的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曾慥的选择,这首词的地位和认可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背景也反映了学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解读的重要性。陈祖美通过对《临江仙》的小序和《乐府雅词》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推断。这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对于揭示文学作品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围绕李清照的词作《临江仙》展开,探讨了其未被收录于《乐府雅词》的原因以及学者陈祖美的推断。这个背景揭示了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疑点和争议,同时也强调了学者对于文学作品研究和解读的重要性。
《临江仙·梅》创作背景详情»
《临江仙》是李清照的一首词,以咏梅为题,通过梅花暗喻词人自己,表达了闺人幽独的离思和韶华易逝的怅惘之情。
词的开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采用了欧词,一字不改,却别具意境。这种问鼎名篇的作法展现了词人的魄力与艺术上的自信。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深”字,以设问的口气,唤起了读者心中院宇深邃、气象雍容的感觉。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迭字,形容尽妙,动人于不自觉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春迟”和“云窗”用词浑成而富有变化,避免了雷同之感。其中,“春迟”二字语义双关,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光的慨叹,同时也暗示了春闺思妇的凄黯心绪。这种委婉的手法与其他作品中的表达方式相似。
“为谁憔悴损芳姿?”这句设问补足了前文,指出了闺中人赏春无绪、芳姿悴损的原因,即对远人的思念和被爱情的折磨。通过几经铺垫,词的主题才得以揭示。
最后两句“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点出了梅花,承上启下,既高华又带有凄丽的意味。其中,“清梦”暗指结想而成的南柯相会,虽然远人未归,但梦中的欢娱也是一种消受。
整首词以清词写苦思,倍增凄苦之感。词人并没有直接将梅花比作人,而是通过将梅花与清梦联系起来,溯及梅花,通过使用“应是”等词语推测,增加了意折层探,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词展现了李清照丰富的才华和深邃的情感。
《临江仙·梅》赏析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