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晚上喝醉了酒,没有摘下头饰就穿着衣服睡觉,头上插的梅花的花瓣掉了,只有花萼还残留在枝上。酒劲渐渐消退,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天的梦中唤醒,使我无法在梦中回到我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
夜晚寂静无声,明月留恋难舍,翠帘低垂。我只能无聊地用手揉捏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度度过这段时间。
注释:诉衷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沉醉:大醉。
梅萼:梅的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此处代指梅花。
远:一作“断”。
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
更:又。挼: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
得:需要。些:一作“此”。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李清照在她丈夫赵明诚担任江宁知府期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是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的二月,金兵南下,李清照和她的家人逃离了青州,于1128年春天抵达江宁。从那时起,她开始了南渡后的生活。由于这段经历带来的忧愁,李清照写下了许多词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创作背景详情»
。首句“酒醒”与上片“沉醉”相呼应,表明词人已经从醉眠中清醒过来。接着描述了词人醒来后的心情:“百无聊赖”,形容词人在孤寂中无所事事,无法找到乐趣和消遣。这种心绪的无聊和空虚,与上片词人的思乡之情形成鲜明对比。词人在异乡的环境中,思念故土的情感更加强烈,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片最后两句“独自怜春半,独自忆故人”,通过“独自”二字的重复,强调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词人在异乡中独自怜惜着春天的半个季节,独自回忆着故乡的亲人。这种孤独和思念,使词人的心情更加凄凉和悲切。
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描写词人醉眠和醒来后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词人通过梦境得到短暂的慰藉,但现实中的困境使她无法回到故乡。词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