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岸边的草地上,散发着阵阵青草的气息,沙滩被阳光照得温暖,水面上倒映着晴朗的云朵,这景色让我回忆起在帝京的日子。春天的气味和往年一样,但与我今天糟糕的心情格格不入。听到树下黄鹂的鸣叫声,我默默地站在江边,骑着马漫无目的地行走。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感到迷茫和失落,长久地凝视着,明天家乡就该是清明节了吧。
注释:信马:任马自由行走而不加约束。
下邽: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县。
《寒食江畔》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