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九月九日》原文赏析

  • yǒu
    suì
    jiǔ
    yuè
    jiǔ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qiū
    fēng
    lòu
    jiāo
  • màn
    cǎo
    róng
    yuán
    kōng
    diāo
  • qīng
    chéng
    yǎo
    rán
    tiān
    jiè
    gāo
  • chán
    liú
    xiǎng
    cóng
    yàn
    míng
    yún
    xiāo
  • wàn
    huà
    xiāng
    xún
    rén
    shēng
    láo
  • cóng
    jiē
    yǒu
    niàn
    zhī
    zhōng
    xīn
    jiāo
  • chèng
    qíng
    zhuó
    jiǔ
    qiě
    táo
  • qiān
    zài
    feī
    suǒ
    zhī
    liáo
    yǒng
    jīn
    cháo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相关标签:重阳节秋天写景感慨九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衰颓零落的秋天已经很晚了,寒露中凄凉的风相互缠绕。
蔓生的野草逐渐枯萎,园中的树木也已经凋零。
清凉的秋风净化了空气中本来不多的尘埃,天空的辽阔更加显得高远。
悲伤的蝉鸣已经完全消失,成群的大雁的叫声在云霄中回荡。
万物的更替常常变化,人生在世也是如此,怎能不劳累呢?
万物的变化,自古以来都有灭亡,一想起来心中就像焦灼一样。
有什么能让我满意呢?没有啊!所以,姑且喝酒自我陶醉吧!
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理解的,还是来歌颂今天吧。

注释:靡靡(mǐ):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已经晚了。
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称为藤,草木称为蔓。
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丛雁:就是群雁。丛:聚集。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没:指死亡。
称(chèn):适合。
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己酉岁九月九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陶渊明在公元409年时的生活情况和心境。当时,陶渊明已经回到了自己的田园,过着务农的生活已经有四年多了。去年六月,他的家遭遇了火灾,但如今已经重新修复好了。现在是重九暮秋,这个时节让他感到伤感和悲痛。陶渊明已经退出了纷争的官场,回归到宁静的田村,他对时光的流逝有着强烈的感受。他的母亲孟氏和妹妹程氏相继去世,这让陶渊明感到非常悲伤,常常引发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己酉岁九月九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人生岂不劳?”表达了万物变化相互迭代,人生充满辛劳的观点。从古至今,人们都经历了生老病死的循环,这种无尽的变化和劳累让人感到焦虑和无奈。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指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和担忧使内心焦虑不安。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诗人通过饮酒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和困扰。这里的“陶”既指陶渊明的姓氏,也暗示了陶渊明通过饮酒来陶冶情操。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表达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于现实的无奈,诗人选择在当下享受酒宴的快乐,暂时忘却了千年来的烦恼和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于秋天景物的描写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忧伤。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和万物的变化,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最后,诗人选择通过饮酒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和困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己酉岁九月九日》赏析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长信怨

唐代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微雨夜行

唐代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