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注释:
自是:都怪自己。
校:即“较”,比较。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深红色:借指鲜花。
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叹花 / 怅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段遗憾的爱情故事。据记载,杜牧在唐文宗大和年间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时,遇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姿容俏丽、颜色非常。杜牧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与她的母亲约定十年后前来娶她。尽管杜牧后来辗转他地,但他时常想起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象她现在应该已经长大成为美丽的女子了。
时机很巧合,唐宣宗大中四年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他终于有机会去见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女子了,心中充满了激动。然而,当他到达女子的家中时,他却发现不是他期待的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老妇人告诉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已经过去了十四年。杜牧埋怨老妇人没有守约定,但老妇人解释说,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时间,并告诉他女儿已经为民妇,嫁人三年,已经生了两个孩子。
杜牧算了一下时间,他离开湖州已经过去了十四年。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结合杜牧被称为“杜郎俊赏”和“才子风流”的事实,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的。
《叹花 / 怅诗》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杜牧创作的,据传说,杜牧在湖州游玩时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女子,他们相约十年后结婚,但是十四年后,当杜牧成为湖州刺史时,这位女子已经嫁给了别人并生下了两个孩子。杜牧对此感到非常惋惜和懊丧,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虽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通过表达对花的叹息来寄托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惆怅和懊丧之情。
整首诗有四句,共二十八字。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迟到和花的凋谢,以及树上结满果实的景象,比喻了少女青春的逝去,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机缘已经错过,时光不再的惆怅之情。整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引人深思。
首句的“春”和下句的“芳”都指的是花。而开头的“自”字则充满了情感色彩,充分表达了诗人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第二句写出了自我解脱,表示对于春天的结束和花的凋谢不必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和怨嗟,却偏要自我安慰,这种写法在形式上是跌宕起伏的,而在意义上则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惆怅和失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和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使得花凋谢,红芳褪尽,绿叶成阴,而果实却满枝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这似乎只是客观地描述了花树的自然变化,但实际上蕴含了诗人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叙述和赋予物象以情感,诗人用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和果实满枝来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然而,这种比喻并不是直接和生硬的,而是巧妙而含蓄的,即使不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传说,将其视为一首咏物诗,也是非常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得这首诗显得新颖巧妙,意义深远,引人深思。
《叹花 / 怅诗》赏析详情»
希望和悲伤的双重表达。他意识到虽然美好的春天已经过去,但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希望和喜悦。这种转折展示了诗人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他并不沉溺于失去的美好,而是寻找并珍惜眼前的幸福。
整首诗以寻春为线索,通过描绘春天的变迁和花朵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感慨。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意更加深刻。他通过寻春迟到、花开花落、绿叶成荫、子满枝头等形象描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融合,使诗歌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整首诗情感细腻而含蓄,通过对春天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错过的机缘的怅恨之情。诗人的感叹和自我劝慰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伤,又展示了对现实的接受和积极的态度。整首诗以寻春为主题,通过对春天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感慨,同时也传递了对希望和幸福的追求。
《叹花 / 怅诗》赏析二详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人。为了与同为杜姓的杜甫区分,人们常称他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双璧。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杜樊川”。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细腻,以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牧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杜牧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他生于公元803年,但死亡的确切时间并没有记录下来。根据推测,他大约在852年左右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婉约派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