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为人生短暂的相聚和分别所苦,离别的怨恨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从容:留恋,不舍。
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洛城:指洛阳。
总是:大多是,都是。
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补充汉字译文: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为人生短暂的相聚和分别所苦,离别的怨恨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注释:
把酒(bǎ jiǔ):端着酒杯。
从容(cóng róng):留恋,不舍。
紫陌(zǐ mò):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洛城(luò chéng):指洛阳。
总是(zǒng shì):大多是,都是。
匆匆(cōng cōng):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作者在洛阳城东旧地与友人同游的情景。根据词意,友人和作者在前一年的春天也曾在洛阳城东一起游玩。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待了三年,期间只有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的春天在洛阳,可以推断这首词就是在那一年创作的。词中提到的同游之人可能就是梅尧臣。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洛阳城东郊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观赏花景时产生的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聚散的忧虑之情。词的上片通过回忆去年的同游之乐,将眼前的美景与过去的欢愉联系在一起。下片则表达了对未来的遗憾和不确定,以花的比较来暗示人生的短暂和聚散的欢娱。结尾的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加强了对未来聚散之难以预测的感受。尽管有聚散无常的伤感,但词人仍然抱有希望,相信明年的美景会更好,这种希望减轻了词人内心的伤痛。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淡淡伤感。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一详情»
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惜。二是“花胜去年红”也可以理解为友情的升华。花开花谢,代表着人生的变迁和离别,而友情却能在岁月更迭中愈发坚固和美好,如同花开更胜往年的红艳。接下来的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是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思考。人生如梦,转瞬即逝,而友情却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一尊酒,一轮明月,象征着友情的美好和永恒。最后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是对友情的豪情壮志的表达。春风得意,马蹄疾行,意味着友情的坚定和追求。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对友情的执着和不舍。整首词以花为线索,通过描绘春风、花朵和友情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珍贵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二详情»
的延续。作者用“春草”、“芳丛”、“绿杨”等词语描绘出眼前的美景,与友人共同欣赏这些美景,却又不禁想起了与友人的别离之情。最后一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感慨。明天,友人将要离开,而世事变幻莫测,人生充满了无尽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整首词以描写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变幻的感叹,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新自然。作者通过描写眼前的美景,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喜交集。词中的描写手法巧妙,用“黄昏把酒祝东风”、“洛城东紫陌垂杨”等词句,将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的美景与友人的离别相对照,增加了词的情感张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总之,欧阳修的《浪淘沙》是一首以美景为背景,表达对友谊珍惜和对人生变幻的感叹的词作。通过描写眼前的美景和友人的离别,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语简练明快,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三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