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jīn
    luán
    tóng
    chàng
  • [
    sòng
    dài
    ]
    ōu
    yáng
    xiū
  • jīn
    luán
    tóng
    chàng
    chūn
    fēng
    shàng
    guó
    fán
    huá
    jīn
    báo
    huàn
    lǎo
    tiān
    shí
    nián
    kōng
    jiāng
    huā
  • wén
    shuō
    làng
    shān
    tōng
    làng
    yuàn
    lóu
    gāo
    jiàn
    jūn
    jiā
    chéng
    hán
    děng
    xián
    xié
    chóu
    nán
    jìn
    hóng
    shù
    yuǎn
    lián
    xiá

原文: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相关标签:友情送别感伤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
听说你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今后再难相见,就算我登上高楼也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注释:
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双调小令,共六十字。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金銮: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这里指皇帝的金銮殿。
唱第: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上国:指京师。
薄宦: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山:即阆风巅。山名,在昆仑之巅。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君家:敬词。犹贵府,您家。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寒日:寒冬的太阳。
离愁:离别的愁思。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045年,也就是宋仁宗庆历五年的时候。当时,欧阳修被贬任为滁州太守,意味着他被调离了原本的职位。在这个时候,一位朋友同榜及第,即与欧阳修一同考中进士,即将前往阆州(今四川阆中)担任通判一职。这位朋友远道而来,拜访欧阳修,并在欧阳修的宴席上,欧阳修作了这首词送别他的朋友。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进行分析。词人通过描写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别在即的愁绪,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全词的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富有浪漫色彩。

上片主要是怀念过去。词人与久别的朋友相聚,畅谈从前的美好时光。他们曾一同参加科举殿试,同榜及第,在金銮殿上被皇上唱报名次,然后一同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在繁华的汴京,他们都感到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再感慨现在。分别十年,岁月沧桑,词人却远离京城、身贬滁州、官职低微。多年来,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无所成就,辜负了当年的荣耀。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

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首先,词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心。听说朋友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词人意识到今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朋友了。朋友即将离去,词人感到依恋不舍。其次,词人想象了朋友离开后自己的离愁别绪。滁州似乎变成了孤城,生活变得空虚、难以打发,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

整首词的风格飘逸。词人通过多重时空转换变化,展示了重聚的现在、同榜及第的十年前、即将到来的离别。词中描写了风光得意的汴京和词人“薄宦老天涯”的滁州,以及朋友即将赴任的阆州和神仙居处的阆苑,境界开阔。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照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送朱大入秦

唐代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