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捕兽的网(罝)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捕兽的网(罝)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释:
肃肃(suō):网绳整饬严密的样子。
罝(jū):捕兽的网。
椓(zhuó):打击。
丁丁(zhēnɡ):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逵(kuí):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仇(qiú):通“逑”。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兔罝》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先秦时代,狩猎是一项重要的武事训练活动,它不仅是行军布阵和指挥作战的一种技能,也是对勇武战士形象的歌颂。这一点在《周礼·大司马》中有所记载。因此,这首名为《兔罝》的诗歌就是对当时狩猎情况的描述和对勇敢战士的赞美。 《兔罝》创作背景详情»
放马)”的紧张情节。可以想见,狩猎战士们在密林中穿梭,追逐着猛虎的身影,他们手持弓箭,驾驭着马匹,展现出高超的射击和驾驭技巧。他们时而紧缩身体,时而放松马缰,时而控制速度,时而放开马匹,以应对猛虎的突然袭击。这些场景的跳过,使得读者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描写,也更加能够感受到狩猎战士们的英勇和技艺。
在第四章中,诗人终于回到了狩猎的场景,描写了狩猎战士们成功捕获猛虎的壮丽景象。诗中的“於穆清且直”,形容了猛虎的威武和威严,而“矢石嗟且喜”,则表达了狩猎战士们的喜悦和骄傲。他们的箭矢命中了猛虎,石块击中了猛虎,猛虎发出了惨叫声,被围困在兔罝之中。这一刻,狩猎战士们的努力和技艺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们战胜了猛虎,展现出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整首诗以狩猎为主题,通过描写狩猎战士们的行动和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勇敢、智慧和技艺。诗中的描写生动而具体,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狩猎的过程和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对狩猎战士们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公侯卫士的敬佩和赞扬。整首诗以狩猎为载体,展现了先秦时代狩猎与军事训练的紧密联系,以及狩猎战士们的英勇和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兔罝》鉴赏详情»
狩猎战士的赞美,是对他们勇敢无畏、英勇善战的称赞。他们在狩猎场上驱赶猛兽,展现出了军容整肃的形象。诗中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描述了狩猎者布网的紧密和敲击网的有力声音,展示了他们振臂举锤的英勇形象。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狩猎场景,但读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补足。在《郑风·大叔于田》中,曾经描绘过搏虎驱豹的惊险场面,以及追猎猛兽的情景。这些场景可以在诗中的中断处或字行间想见。
诗中突然跳到对“赳赳武夫”的赞美,实现了时空的大转换。狩猎者在狩猎场上勇敢无畏,一旦出现在战场上,他们能够挥戈击退敌人,宛如巍然难摧的城墙。这种刹那间的时空转换,增添了诗中赞美之情的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
整首诗写得非常自豪,通过对“干城”、“好仇”和“腹心”的层层推进,增添了一种自豪的意味。对于那些“公侯”来说,这种自豪更加强烈。他们有这样一支勇敢善战的狩猎队伍,能够在狩猎场上驱赶猛兽,也能够在战场上保卫国家。这种自豪和夸耀意味贯穿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狩猎战士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兔罝》赏析二详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