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原文赏析

  • zhòu
    xīn
    ·
    绿
    yīn
    nóng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绿
    yīn
    nóng
    biàn
    chí
    tíng
    shuǐ
    piān
    chèn
    liáng
    duō
    hǎi
    liú
    chū
    zhàn
    duǒ
    duǒ
    hóng
    luó
    yàn
    chú
    yīng
    nòng
    yǒu
    gāo
    liǔ
    míng
    chán
    xiāng
    zhòu
    guò
    qióng
    zhū
    luàn
    biàn
    xīn
  • rén
    shēng
    bǎi
    nián
    yǒu
    niàn
    liáng
    chén
    meǐ
    jǐng
    xiū
    fàng
    guò
    qióng
    tōng
    qián
    dìng
    yòng
    zhāng
    luó
    mìng
    yǒu
    yāo
    bīn
    wán
    shǎng
    duì
    fāng
    zūn
    qiǎn
    zhuó
    qiě
    mǐng
    dǐng
    rèn
    liǎng
    yuè
    lái
    wǎng
    suō

原文: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相关标签:写景抒怀骤雨打新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满布池塘的亭水阁中,繁茂的绿叶洒下浓密的阴凉,最为凉爽。刚刚开始绽放的石榴花聚集在一起,火红如火。雏燕和幼莺叽叽喳喳地交谈,高高的柳枝上蝉鸣与它们相和。突然下起骤雨,雨滴像乱撒的珍珠,打湿了池塘中的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失意和得意的命运由前世决定,何必苦苦操劳。邀请朋友一起欣赏,轻饮几杯小酒,低声唱几首歌,任凭日月轮转,时光如梭。

注释:
海榴:即石榴。
撒:撒落。
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和得意的命运由前世决定。
命友:邀请朋友。
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元初时期,当时的作者正处于失意和落拓的境地。因此,这首曲子在下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苦闷情绪。

元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指的是公元1271年至1368年间,元朝建立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作者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失意和落拓之中。可能是因为个人的不顺利,比如事业上的挫折、家庭的困扰,或者是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作者的心情沉重,充满了苦闷和痛苦。

这首曲子在下半部分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深的苦闷。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会呈现出一种悲伤和沉郁的氛围,以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曲子可能会运用一些悲怆的音调和音色,以及一些慢节奏的乐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元初时期,作者正处于失意落拓之时。曲子在下半部分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情绪,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一

《夏日赏心乐事》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和人们的娱乐活动的曲子。上片主要写了夏日的清凉景色和一场骤雨,下片则表达了享受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

上片以描写景色为主,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清凉和生机。首先,作者描绘了池塘水阁的绿荫,用“偏趁凉多”四字点出了夏天的特点。接着,作者描写了石榴花的鲜红,使景色更加明亮。然后,作者写了鸟语蝉鸣,特别提到了春天孵出的新雏鸟和刚出虫蜕的蝉,它们的声音稚嫩而可喜。在这些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变得更加有趣。最后,作者描写了一场骤雨,这场雨既给盛夏带来了凉意,又为画面增添了润色。这场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正好打湿了新长出的荷叶,给人一种琼珠乱撒的美感。

下片则表达了享受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作者用低沉而旷达的语调,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命运的宿命论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尽情享受美景和娱乐,而不是费尽心机地钻营。然而,这种旷达的外表并不能掩饰作者内心的苦闷,他通过“命友邀宾玩赏”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焦虑。他们沉浸在酒宴中,希望通过麻醉自己来暂时忘却烦恼。

虽然下片表达的思想并不高明,但作者在描写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们更加关注的是曲中生机盎然的夏天景色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而不是其中的思想内容。

总的来说,《夏日赏心乐事》通过描写夏日景色和人们的娱乐活动,展现了夏天的清凉和生机,以及人们享受当下、及时行乐的态度。这首曲子在描写自然美方面表现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赏析二:

本文主要分析了两首《唐诗三百首》中专抒夏日好处的诗歌,即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和韦应物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这两首诗都突出了夏日的“凉”的美感,表达了文人在夏季追求清凉和闲适的心情。

首先,文章指出夏日景物的色彩比春天更浓烈和热闹,但文人却更喜欢在夏季保留一块虚静的凉荫。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清凉的环境是享受和放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闲情才能有逸致。

接着,文章分析了《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前半部分。诗中描绘了夏日园亭的自然景色,强调了“凉多”。通过描写池塘水阁和绿叶阴浓,诗人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清凉世界,使人可以远离骄阳和暑气,享受憩息的时光。同时,诗人也点明了石榴花的红色,与绿叶相映成趣,展现了夏季景色的浓烈色彩。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燕子和蝉鸣,表现了万物的安适自得,增添了夏景的恬美。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在静谧的氛围中发现和领略夏令的美感,展示了他对夏季的独特感悟。

最后,文章分析了《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的结尾部分。诗人在写景的结尾加入了一场“骤雨”,通过描写雨点如琼珠般跳跃奔放,打遍新荷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骤雨的欣赏。这场骤雨带来了全新的景象,使之前的美感更加丰富。从“选色”的角度看,骤雨增添了新荷的色彩,使池亭水阁、绿树红花更加明洁和泽润;从“征声”的角度看,燕语蝉鸣可能会暂时沉默,而骤雨打新荷的琤琮声却是一支动听的乐曲,既喧闹又静谧。通过这场骤雨,诗人为“良辰美景”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通过描写夏日的自然景色和氛围,突出了夏季的“凉”的美感。诗人们在追求清凉和闲适的同时,也发现了夏令的独特之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悟,这两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夏季的独特理解和赞美。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赏析二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金朝 元好问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金朝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出都二首 其一

金朝 元好问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