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故城书事》原文赏析

  • guò
    jìn
    yáng
    chéng
    shū
    shì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huì
    yuǎn
    qián
    jìn
    shuǐ
    cuì
    yín
    huā
    qīng
    jiàn
  • shuǐ
    shàng
    西
    shān
    guà
    píng
    cāng
    cāng
    sān
    shí
  • zhōng
    yuán
    beǐ
    mén
    xíng
    shì
    xióng
    xiǎng
    jiàn
    chéng
    yún
    yān
    zhōng
  • wàng
    chuān
    tíng
    shàng
    yuè
    jīn
    dàn
    yǒu
    mài
    làng
    yáo
    chūn
    fēng
  • jūn
    jiàn
    zhōu
    shān
    tóu
    lóng
    jiǎo
    bái
    cuī
    chéng
  • xuē
    wáng
    chū
    jiàng
    mín
    jiàng
    luàn
    feī
    jiàn
  • fén
    liú
    jué
    xià
    mén
    zhì
    zhù
    táng
    míng
    cūn
  • zhī
    cóng
    píng
    shī
    guāng
    cǎi
    luò
    fēng
    yān
    hūn
  • dōng
    cāng
    lóng
    西
    jīn
    què
    líng
    shàng
    yún
  • lún
    mín
    guān
    xiān
    suǒ
    bǎi
    suǒ
  • guǐ
    tiān
    cái
    qiān
    wàn
    zhēng
    jiào
    chéng
    jiāo
  • zhì
    jīn
    lǎo
    xiàng
    tiān
    hèn
    nán
    wǎng
    lái
  • nán
    rén
    guǐ
    hǎo
    xiáng
    wàn
    běn
    chā
    kaī
    lián
    gǎng
  • guān
    jiē
    shí
    gǎi
    dīng
    dìng
    bìng
    zhōu
    wáng
  • shí
    què
    dào
    chéng
    píng
    liǎo
    chóng
    kàn
    guān
    jiā
    zhù
    jìn
    yáng

原文: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大。
百座佛寺道庐:指晋阳城内的众多佛寺和道观。
河南:指河南府,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南方人:指南方的人民。
田冈:指将毁坏的城址开垦成农田。
丁字路:指太原新建的街道布局。
并州:指太原府,古代的并州府。 《过晋阳故城书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南渡黄河之前,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创作的。当时,蒙元兵曾围攻太原,宋初对北汉首都晋阳也发动了围攻,双方的战斗导致了大量的伤亡。最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焚毁了晋阳。在这次战斗之后,为了重建城市,宋朝在故城东北筑起了新城,即现在的太原市的前身。元好问登上悬瓮山,眺望着晋阳故城,目睹着残垣断壁的景象,深感战争的残酷和城市的沧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晋阳故城书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诗人登上悬瓮山顶的望川亭,俯瞰晋溪水和悬瓮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回顾了晋阳故城的兴衰历史,以及宋朝统治者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行为。诗中表达了对晋阳古城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的前八句描绘了悬瓮山顶的美景,清澈透碧的晋溪水流过山麓,水中的绿萍和锦鳞在阳光下闪烁,形成了银白色的浪花。悬瓮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卧屏,群峰竞秀,草木葱郁,景象万千。这里是中原大地的北大门,曾经是晋阳故城的所在地,想象中的城阙高耸入云,壮观非凡。站在望川亭上,回想起古城的兴衰变迁,诗人感慨万端,只有千顷沃野上的麦浪在春风中摇曳,古城已经不复存在。

接着,诗人回顾了晋阳故城被宋朝统治者废毁的历史。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进攻北汉,围困晋阳。在外敌入侵时,晋阳人民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地抵抗。然而,城池被毁,生民被迁,河山虽然依旧美丽,但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诗中的“河洛几度风烟昏”表达了中原北门毁废后给人民带来的战乱之灾。

此后八句批评了宋朝统治者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行为。诗中提到的“阙”和“觚棱”是古代宫殿的建筑元素,形容了宫殿的金碧辉煌和气势凌云。然而,这些宏伟壮丽的古迹被毁灭,民居也被烧毁。诗中的“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表达了人们对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还提到了山西人民被掳至河南,但他们仍然不忘回乡祭祀祖先,这也展示了山西人民眷念故乡的传统。最后四句中的“南人鬼巫”则直接批评了宋王朝的统治方式,指责他们不重视人民,迷信风水。

整篇赏析通过描绘景色和回顾历史,表达了对晋阳古城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揭示宋朝统治者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行为,批评了他们对人民的不重视和迷信风水的愚昧。这篇诗歌赏析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过晋阳故城书事》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颍亭留别

金朝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 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清平乐·太山上作

金朝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