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夜已深,两人依偎在庭院中。燕子已经停在屋梁上,墙壁被月光染成银白色。花香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辨别是哪一丛花散发的香气。一对恋人完全沉浸在朦胧的月色和温馨的花香中。
然而,这段感情已经成为回忆。昔日的恋人如今分隔两地,就像一对分离的鸳鸯。在雨后微寒的天气中怀念过去的情感,就像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甜蜜幸福瞬间变成了无奈和忧伤。
注释:
①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的家庭院,灵运在会稽始宁县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庄园,后来用来代指贵族的家园,也指闺房。晋朝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和唐朝李德裕的妾谢秋娘等都有盛名,所以后人常用“谢家”来代指闺中女子。
②残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第五个时辰称为残更。
③雕粱:雕刻装饰精美的屋梁。
④银墙:在月光下呈现银白色的墙壁。
⑤歇:停止,休息。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悼亡之作的词。根据文中提到的信息,这首词是由卢氏在康熙十三年(1674)嫁给纳兰后创作的。根据词中的“十一年前梦一场”这句话,可以推断这首词应该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创作的。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词是纳兰为一位早年曾有婚约的绝色女子所作的生离之词。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纳兰的一首词进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开篇的谢家庭院是纳兰怀念一段情缘的隐喻,上片是追忆往昔的情感,而最后一句点明了这段情感发生的时间是十一年前,虽然时间已经模糊,但并没有被遗忘。
接着文章分析了词中的意象和字面表达。开篇的“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是纳兰常用的意象,暗示纳兰爱恋的女子姓谢。整首词描写了思念者孤独寂寥的心态,让人分辨不出纳兰和自己是谁。纳兰的词将诗画艺术发挥到巅峰,对具体情境的描摹达到了极致。
文章还提到了纳兰从元稹的《杂忆》中改编的一句诗,虽然只是改了一个字,但整首词与元稹的诗相得益彰。元稹是悼亡诗的高手,他的悼亡诗成就不在纳兰之下,而这首词是为他曾经热恋过的女子所做。
下片则是引出了结局,纳兰明白这份感情只能追忆,无法挽回。最后一句“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表达了往事已经烟散,回忆空空,纳兰意识到这十一年前的梦早就该醒了。
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字面表达和与元稹诗的关联,揭示了纳兰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逝去情感的悲伤。同时,文章也表达了纳兰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