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
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注释:
啭: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始知:现在才知道。
不及:远远比不上。
《画眉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间创作。第二种说法是在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间创作。第三种说法是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之间创作。在这段时间内,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具体的创作时间仍然存在争议。 《画眉鸟》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欧阳修的《画眉鸟》进行的解读。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但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同,它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诗中通过赞美画眉鸟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贬官后的忧郁情怀,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束缚个性和压抑人才的憎恶和否定。
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画眉鸟的美丽景象,它们在林间自由自在地飞舞,鸣声婉转动人,使得山花更加美丽动人。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关在笼子里的鸟儿的羡慕之情,他羡慕画眉鸟能够在山林间自由飞舞,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这里需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当时因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所以写作这首诗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来突出画眉鸟的自由与被囚禁的鸟儿的对比。前两句描绘了自由自在的画眉鸟,而后两句通过与“金笼”和“山间”进行对比,说明了被囚禁的鸟儿的歌声远不如画眉鸟的优美,原因就在于它们失去了自由。这种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通过这种手法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整首诗的主旋律。这种巧妙的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画眉鸟和被囚禁的鸟儿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束缚个性和压抑人才的憎恶和否定,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热切渴望。这首诗既有咏物诗的特点,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是一首值得赏析的作品。
《画眉鸟》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