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原文赏析

  • shào
    nián
    yóu
    ·
    lán
    gān
    shí
    èr
    píng
    chūn
  • [
    sòng
    dài
    ]
    ōu
    yáng
    xiū
  • lán
    gān
    shí
    èr
    píng
    chūn
    qíng
    yuǎn
    lián
    yún
    qiān
    wàn
    èr
    yuè
    sān
    yuè
    xíng
    chóu
    rén
  • xiè
    jiā
    chí
    shàng
    jiāng
    yān
    pàn
    yín
    hún
    kān
    shū
    huáng
    hūn
    gēng
    wáng
    sūn

原文: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相关标签:春天咏物抒情相思少年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时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每一个栏杆。蓝天下青草绵延,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谢家池塘边,江淹浦的岸边,独自吟诗颂苦。黄昏时分,稀疏的雨滴点点飘落,哪里能够承受这离愁之苦!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词谱》卷八调见《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
独凭春:春天时独自倚栏远眺。
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
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族兄灵运激赏惠连之才思,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竞不成,忽梦见惠连,即得句云:“池塘生春草。”
江淹浦:指别离之地。指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
吟魄:指诗情、诗思。离魂:指离别的思绪。
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词人欧阳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他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题,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在这首词中,欧阳修以春草为题材,旨在歌咏春天的美好和生机。春草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寒冷的冬季过后,勇敢地冒出地面,向阳光伸展,生机勃勃。欧阳修通过描绘春草的形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然而,这首词并不仅仅是歌颂春草的美丽。欧阳修巧妙地将离愁融入其中,使词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和离别的情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词更加丰富和深刻,引起读者的共鸣。

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想象,欧阳修可能是在一个春天的午后,或者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静坐于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春草,思绪万千,灵感涌现,才创作出这首词。他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和离愁的佳作。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展示了欧阳修对自然和人情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它不仅仅是一首歌颂春草的词作,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艺术形式。通过欧阳修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春草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能够体味到离愁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词成为了北宋时期文学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创作背景详情»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照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宋代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相州昼锦堂记

宋代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宋代 欧阳修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