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曾识零陵郡(jùn),今日方知画不如。
画图:对山水自然景观,泼墨为图,谓之画图。曾识:曾经认识。方:用作时间副词。才,方才。不如:不及,比不上。谓前者比不上后者,即零陵郡胜过画图。
城郭恰临潇(xiāo)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城郭:城,本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郭,本指外城。城郭,为都邑之称,这里指永州府古城。恰:正好。山川:山河。侯:1104年(宋崇宁三年),宋徽宗赵佶赐封柳宗元为“文惠侯”,世人敬称“柳侯”。余,剩,引申为遗留、遗存。
驿(yì)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驿亭:古时在大道上所设立的交通站,是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幽绝:幽,僻静。绝,极。幽绝,形容十分寂静,引申为幽雅。堪:可,能。垂钓:钓鱼。岩石:指岩洞,如朝阳岩。虚明:虚,空。明,光明。虚明,谓岩洞宽阔明亮。
欲买愚(yú)溪三亩地,手拈茅栋(dòng)竟移居。
拈:用手指头取物。茅栋:茅,即白茅,俗称茅草。栋,房屋的正梁。茅栋,即茅秆。移居:挪动居所。
《咏零陵》译文及注释详情»
画图:指用泼墨的方式来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画作。这里的“画图”是指以泼墨的方式来绘制山水画。
曾识:曾经认识。这里指作者曾经对于画图有所了解或认识。
方:用作时间副词,表示刚刚。例如,“方才”表示刚才。在这里,指作者刚刚认识到零陵郡胜过画图。
不如:不及,比不上。这里指零陵郡胜过画图。
城郭:城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郭指城垣外的城墙。城郭指整个都邑,这里指永州府古城。
恰:正好。这里指山川正好是柳宗元留下的遗存。
山川:指山河。柳宗元贬永州后,写了很多关于山水的游记,并以自己的身影融入其中,所以说“山川犹是柳侯余”。
柳侯:指宋徽宗赐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的封号,世人尊称他为“柳侯”。
余:剩下,遗留、遗存的意思。这里指山川中留下了柳宗元的身影。
驿亭:古时在大道上设立的交通站,供行旅途中歇宿之处。
幽绝:幽指僻静,绝指极端。幽绝形容非常寂静,也可以引申为幽雅。
堪:可以,能够。这里指山川可以用来垂钓。
垂钓:指钓鱼的动作。
岩石:指岩洞,如朝阳岩。虚明:虚指空旷,明指光明。虚明形容岩洞宽阔明亮。
拈:用手指头取物。
茅栋:茅指白茅草,栋指房屋的正梁。茅栋指茅草搭建的房屋。
移居:搬迁居住的意思。这里指作者希望在愚溪筑草堂并居住,借用了陶渊明移居的意象。
《咏零陵》注释详情»
欧阳修的《咏零陵》是一首描写零陵山水之美的七律诗。这首诗被收入《永州府志》,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诗的开头以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来写总的感觉,给人一种犹豫和思考的氛围。接下来的几联则详细描绘了零陵的城郭、山川、驿亭、岩石等典型景物,通过点带面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零陵的真实面貌。尾联则以移居事为引子,巧妙地将描绘的物象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整首诗更具灵魂和深意。
整首诗以即兴即事的方式写就,信笔点染,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然而,诗中的天巧偶发,外质内秀,展现了欧阳修的才华和修养。诗中的语言自然真率,既有俗世的风味,又有雅致的品质,给人一种似俗实雅的感觉。
欧阳修的《咏零陵》是一首描绘零陵山水之美的优秀诗作。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将零陵的景色和人情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人们所赞美和传颂。
《咏零陵》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