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原文赏析

  • shí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lái
    zhī
    jìng
    zhī
  • xíng
    xíng
    zhì
    kòu
    mén
    zhuō
    yán
  • zhǔ
    rén
    jiě
    zèng
    lái
  • tán
    xié
    zhōng
    shāng
    zhì
    zhé
    qīng
    beī
  • qíng
    xīn
    xīn
    zhī
    huān
    yán
    yǒng
    suì
    shī
  • gǎn
    piāo
    huì
    kuì
    feī
    hán
    cái
  • xián
    zhī
    xiè
    míng
    bào
    xiāng

原文: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相关标签:写人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注释: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wèi):赠送。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觞:进酒劝饮。辄:就,总是。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贻:赠送。 《乞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创作的,当时陶渊明已经六十二岁了。据说,诗人根据自己曾经乞食的真实经历,写下了这首诗。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在陶渊明年轻时期创作的,大约是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当时陶渊明只有二十一岁。据说,他与朋友聚会时,喝酒并赋诗创作了这首诗。 《乞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乞食》是陶渊明描写自己贫困生活的一首诗,诗中真实地展现了他晚年的困境和朴拙真率的个性。

诗中的前两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直接揭示了诗人因为饥饿而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迷茫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被饥饿逼迫的无奈和困惑。

诗中的“竟”字透露出诗人反复思考的心态,他面对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缺粮的现实,也意识到自己在求助他人时需要做出选择。陶渊明是一个贫穷的士人,他曾经拒绝了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但他下意识地知道自己会去找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尽管如此,当他敲开门后,他仍然口齿不清,不知所言。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来说,乞食是难以启齿的。

然而,主人理解了诗人的意思,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这位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解人意。他殷勤地挽留诗人坐下来谈天,两人谈得投机,不知不觉到了黄昏,饭菜也准备好了。诗人已经没有了束缚,端起酒杯畅饮。这位主人的热情和善意使诗人感到欣慰和感激。

诗人为了表达对这位新交朋友的喜爱之情,赋诗相赠。从“新知”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主人和诗人是新交的朋友,但诗人认为主人也是一个有才华的雅士,所以才会去拜访他。接下来的四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这也是整首诗的主旨。

《乞食》这首诗通过真实地描写陶渊明的贫困生活和朴拙真率的个性,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感激之情。诗中的情感转变和主人的善意使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到欣慰和愉悦。这首诗不仅是对贫困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是对人情温暖的赞美。 《乞食》赏析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连雨独饮

魏晋 陶渊明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归鸟·其二

魏晋 陶渊明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魏晋 陶渊明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