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原文赏析

  • yǒng
    pín
    shì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suì
    yún
    yōng
    qián
    xuān
  • nán
    xiù
    tiáo
    yíng
    beǐ
    yuán
  • qīng
    jué
    kuī
    zào
    jiàn
    yān
  • shī
    shū
    sài
    zuò
    wài
    huáng
    yán
  • xián
    feī
    chén
    è
    qiè
    yǒu
    yùn
    jiàn
    yán
  • weì
    huái
    怀
    lài
    duō
    xián

原文: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位贫困饥寒的诗人的境况和心态。文章以描绘严冬的凄凉景色为开端,通过描述诗人拥着粗布衣服在太阳下晒太阳的情景,展现了他贫困的状况。接着,诗人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他的酒已经喝光,饭也没有了,灶下的火也熄灭了。尽管他有许多诗书,但饥寒使他无法专心研读,他的兴致也消失了。文章通过描写诗人的饥寒之苦,表达了“岂不寒与饥”的感叹。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诗人晚年的困苦境况,世乱和荒年使他的“甘贫”成为了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境况与他的诗作《乞食》相呼应,他不得不向他人乞食以维持生计。贫困使诗人无法再像孔子那样安然度日,他内心产生了不平之情。然而,尽管面临饥寒和不平,诗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放弃“故辙”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后,文章指出,诗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是依靠古代那些高尚的品德和守贫不阿的“穷士”。

通过对比诗人初隐时的诗句《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诗人的心态。初隐时的诗句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而现在的境况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贫困和困苦。

整篇文章通过描写诗人的境况和心态,展现了他面对贫困饥寒的坚韧和对古代高尚品德的依赖,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咏贫士》鉴赏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

魏晋 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饮酒·其六

魏晋 陶渊明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饮酒·十九

魏晋 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