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 míng
    feī
    èr
    shǒu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míng
    feī
    chū
    chū
    hàn
    gōng
    shí
    leì
    shī
    湿
    chūn
    fēng
    bìn
    jiǎo
    chuī
  • huái
    yǐng
    yán
    shàng
    jūn
    wáng
    chí
  • guī
    lái
    què
    guài
    dān
    qīng
    shǒu
    yǎn
    píng
    shēng
    céng
    yǒu
  • tài
    yóu
    lái
    huà
    chéng
    dāng
    shí
    wǎng
    shā
    máo
    yán
    shòu
    寿
  • xīn
    zhī
    gēng
    guī
    lián
    zháo
    jìn
    hàn
    gōng
  • shēng
    wèn
    sài
    nán
    shì
    zhī
    yǒu
    nián
    nián
    hóng
    鸿
    yàn
    feī
  • jiā
    rén
    wàn
    zhuàn
    xiāo
    hǎo
    zài
    zhān
    chéng
    xiāng
  • jūn
    jiàn
    zhǐ
    chǐ
    cháng
    mén
    ā
    jiāo
    rén
    shēng
    shī
    nán
    beǐ
    míng
    feī
    chū
    jià
    ér
    zhān
    chē
    bǎi
    liǎng
    jiē
  • hán
    qíng
    chù
    zhuàn
    pa
    xīn
    zhī
  • huáng
    jīn
    gān
    chūn
    fēng
    shǒu
    dàn
    kàn
    feī
    hóng
    鸿
    quàn
    jiǔ
  • hàn
    gōng
    shì
    àn
    chuī
    leì
    shā
    shàng
    xíng
    rén
    què
    huí
    shǒu
  • hàn
    ēn
    qiǎn
    ēn
    shēn
    rén
    shēng
    zài
    xiāng
    zhī
    xīn
  • lián
    qīng
    zhǒ
    shàng
    yǒu
    xián
    liú
    zhì
    jīn

原文: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怀才不遇组诗兴衰

译文及注释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明妃(Mingfei):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初起程(chū qǐ chéng):刚开始出发。
离别(lí bié):分别,离开。
汉宫(hàn gōng):汉朝的宫殿。
泪湿(lèi shī):泪水打湿。
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táo huā chūn fēng miàn bìn jiǎo wēi wēi yì dī chuí):形容明妃离别时的悲伤情绪。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低头回看(dī tóu huí kàn):低头回望。
周围无有此颜色(zhōu wéi wú yǒu cǐ yán sè):四周没有这样的颜色,指明妃离开后周围的景色都变得无色。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离别归来(lí bié guī lái):离别后回来。
丹青画图手(dān qīng huà tú shǒu):指画师毛延寿。
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měi mào rú cǐ zài yǎn zhōng píng shēng shí wèi céng jiàn yǒu):形容明妃的美貌在眼中是前所未见的。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天仙意态(tiān xiān yì tài):指明妃仙姿风采。
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yóu zì shēng huà bǐ nán yǐ miáo mó chéng):用任何画笔都难以描绘出来。
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yuān wang shā sǐ huà gōng máo yán shòu):冤枉地杀死了画师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一离去(yī lí qù):一离开。
心知(xīn zhī):心里明白。
穿尽(chuān jìn):穿越。
汉朝皇城之宫衣(hàn cháo huáng chéng zhī gōng yī):指汉朝宫廷的服饰。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万里寄语(wàn lǐ jì yǔ):千里传音。
塞南(sài nán):指汉王朝。
眼望鸿雁往南飞(yǎn wàng hóng yàn wǎng nán fēi):眼睁睁地看着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jiā rén suī rán zài wàn lǐ chuán lái qīn rén zhī xiāo xi):虽然家人通过千里传音传来了亲人的消息。
毡城(zhān chéng):指匈奴王宫。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咫尺(zhǐ chǐ):极近的距离。
长门(cháng mén):汉宫名。
阿娇(ā jiāo):陈皇后小名。
被锁闭(bèi suǒ bì):被关在门里。
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rén shēng rú guǒ yào shī yì wú fēn tiān nán hé dì běi):人生若是遭遇不幸,无论在天南还是地北都一样。 《明妃曲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辽国和西夏频繁侵扰宋朝,每年要向他们支付巨额岁币。自从景祐年间以来,西夏问题一直是宋朝的一大难题。施宜生、张元等人因为在宋朝没有得到满意的地位和待遇,纷纷投靠辽国和西夏,为他们出谋划策,给宋朝带来了边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们通过借用汉语的宋字,联想到了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明妃曲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赏析了王安石的《明妃曲》。文章指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刻画了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还提到,王安石选择从明妃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他通过描写明妃的容貌和神态,以及她眷恋故国的表现,烘托出明妃的动人之处。文章还解释了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杀画师”一事,并指出这些描绘都是为了加重明妃的悲剧结局。最后,文章分析了诗中的“去时”和“去后”两个部分,指出作者将数十年间的事情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以表达明妃的悲惨遭遇。 《明妃曲二首》赏析详情»

争议

王安石的《明妃曲》引发了一场争议。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称王安石闯了诗祸,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诗引起了广泛讨论。这句诗是“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有人认为这句诗暗示了背叛君父之恩的行为,甚至有人将其与现实中的投拜盗贼相联系。然而,也有人为王安石辩护,认为这句诗只是指男女关系,与君臣之义无关。

对于这场争议,我认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所说的恩,确实是指男女关系。然而,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种思想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男女关系也需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例如在大批判中,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因此,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王安石这首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明妃的“哀弦”并没有留存至今,只有词留存下来。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他在这两首诗中大量翻案,充分展现了他“拗”的性格。他一方面为毛延寿开脱,称其死于意态由来画不成;另一方面,他唱反调,认为昭君出塞并非悲剧。最后,他强调了“相知”这个词,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与其在汉宫做被困的“阿娇”,不如远嫁匈奴,得到一个知心的丈夫。这种翻案的文章已经超越了“昭君怨”,变成了“昭君乐”。

综上所述,王安石的《明妃曲》引发了一场争议。其中的一句诗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它暗示了背叛君父之恩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只是指男女关系。此外,诗的结尾也存在错误。王安石在这两首诗中大量翻案,展现了他的“拗”性格。这场争议使人们对于王安石的观点和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明妃曲二首》争议详情»

评论

这篇评论主要讨论了关于王昭君出塞的喜剧和悲剧两种不同的看法。评论中提到了一首诗碣,赞扬了王昭君的功绩,并将她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她的高度赞扬。另外,评论还提到了郁达夫的一首咏王昭君的诗,虽然在命意和技巧上不算佳作,但表达了他对王昭君的爱和敬意。最后,评论还提到了王安石的《明妃曲》,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进行了分析,认为她不仅可悲,还可敬。整篇评论对王昭君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既赞美了她的功绩,又揭示了她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她的复杂性和可敬之处。 《明妃曲二首》评论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司马谏议书

宋代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梅花

宋代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