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几间茅草屋临水而建,我穿着便于行动的便装,戴着短小的帽子在垂杨的树丛中漫步。要说花朵,去年开得最鲜红,因为一夜之间春风就把它吹开了。
新月斜卧在树梢上,中午酒醉后才醒来。什么东西最容易使人动情呢?是那深藏在树丛中的黄鹂鸟唤醒的两三声。
注释:
闲:悠闲、闲适。
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树梢。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偃:息卧。
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译文及注释详情»
《菩萨蛮》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词。根据黄庭坚的《菩萨蛮》小序记,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黄庭坚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园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庭坚的朋友王荆公在半山上新建了一座草堂,并引来了八功德水作为小港。在小港上,王荆公还垒起了石桥。这个地方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聚集之地,大家常常在这里一起吟诗作对。
黄庭坚在小序记中提到了《菩萨蛮》这首词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虽然黄庭坚与王安石同时代,但年龄稍晚,因此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菩萨蛮》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成为了黄庭坚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总的来说,黄庭坚在晚年隐居江宁钟山半山园时,受到了朋友王荆公的影响,创作了《菩萨蛮》这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情的意境,成为了黄庭坚晚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创作背景详情»
的开头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作者自问自答的表达。作者以自然景物中的水来比喻自己的人格,问自己为什么能够保持清澈纯净的心灵,答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的滋养。这里的源头活水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激情,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道德伦理的坚守和追求。作者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展现了他对于自己的自信和自豪。
接下来的两句“山僧把酒问青天,笑谈渴饮无人管”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孤介傲岸的性格。山僧把酒问青天,是在表达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对于世俗的繁华和名利不屑一顾。笑谈渴饮无人管,是在表达自己不受世俗约束的态度,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快乐。这两句话中的“山僧”和“笑谈”都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展示了他对于自己独立自主的追求和态度。
整首词以“闲”字为主题,通过对于生活环境、身份、花事和人事的描绘,展示了作者远离尘嚣、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同时,通过对于自己人格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性格特点。整首词以集句的形式创作,通过对前人诗句的借用和组合,使词意连贯流畅,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词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的真实写照。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赏析详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
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
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
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
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
夫人李氏。
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
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
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