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世的荣落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注释:
荣落:荣显和衰落。
重(zhòng):甚,很。
逡(qūn)巡:顷刻、急速。
丘园:家园,乡里。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坐:渐、行将。
四春:四年。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纵使:即使。
可堪:岂堪。
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与“无人”同慨。又,冯引一本作“更”。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二语沉痛。”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应上“四春”。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春日寄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朝时期的一段历史背景,主要围绕着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展开。
唐武宗即位后,李党的首领李德裕成为了宰相,而李商隐则回到京城继续担任秘书省正字的职务。在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他因此服丧四年。在会昌五年的秋天,李商隐结束了服丧期,回到了京城,并且重新担任了九品官职。
在返回京城之前,李商隐曾经写下了一首名为《春日寄怀》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希望。当时的李商隐已经三十五岁了,他在这首诗中倾诉了自己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段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状态,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基础。读者可以通过这段背景了解到李商隐在家庭变故后的心理变化,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段背景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情感共鸣的可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春日寄怀》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寂寞无聊的生活场景。首联中,诗人将世间的盛衰变化与自己的沦落形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在丘园中度过的四年时光感到迷茫无助。接着,诗人描述了丘园中虽有花朝月夕,却因家贫无法消忧,也没有知己可以相慰藉。在第三、四两句中,诗人提到自己在京守丧三年,之后又移居永乐,但官职没有升迁,且遇到丁忧,因此感叹“年年定”。接下来的五、六对仗中,诗人用“青袍似草”、“白发如丝”来形容自己官卑位微,头发逐渐变白,表达了自己的衰老和无法升迁的困境。最后一句“未知何路到龙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但又慨叹无人引进。
整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世间盛衰与自己沦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困顿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以及“年年定”、“日日新”等叠字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艺术手法独特,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日寄怀》赏析详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