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燕子楼中,又度过了几个春秋岁月的煎熬。怀念着青春美好的时光,就像美人乘坐鸾车上仙境一样,都已经像梦一般飘逝。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松,珠泪成串滚落,湿透了花钿鬓旁。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的影子倒映在窗纱上,青灯也刚好熄灭。
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问万事,哪能一一诉说。面对着南阳阡墓,襟袖上洒满了泪血。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可笑乐昌公主,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最终不免像铜镜一样残缺。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
王夫人:王清惠。后山,陈师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燕子楼:在江苏铜山县城西北隅。张建封筑。
鸾仙阙:仙阙,仙境。
衣带缓:指消瘦。
花钿(diàn):古代妇女头上的妆饰。
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事情。
《满江红·燕子楼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在祥兴二年(1279年),文天祥以王清惠的口气和原韵,代她写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一两年前,当时文天祥写完《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后,他的创作热情仍未消退。因此,他决定再次按照王清惠词的原韵,创作了另一首《满江红·燕子楼中》。
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与文天祥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时,南宋朝廷已经被元朝所灭,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忠臣,对于国家的沦陷和民众的苦难感到深深的痛心。他通过这两首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怀。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是文天祥以王清惠的身份代替王夫人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满江红为题材,描绘了国家沦陷后的悲愤和对亡国之君的思念之情。通过王夫人的口吻,文天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亡国之君的敬仰之情。
在创作完《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后,文天祥的创作热情仍未消退。大约一两年后,他再次按照王清惠词的原韵,创作了《满江红·燕子楼中》。这首词以燕子楼为背景,描绘了国家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词,文天祥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他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亡国之君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民众的关怀。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天祥的才华和情感,也成为了南宋末年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满江红·燕子楼中》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唐代张惜的宠姬关盼盼自比,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词人的爱国赤心。词的开头,“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用一个“捱”字道出了词人内心无时不在的煎熬之苦。词人被拘已历经数年,他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岁月的无奈。他用“秋色”代指岁月,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梦的影子,已经无法唤回。词人面对已经发生巨变的生活,愁苦和忧虑使他的肌肤消瘦,红颜隐褪,衣带也越来越宽松。他每天以泪洗面,屈辱和忧愤的泪水打湿了绣枕。最难忍受的是夜晚,芭蕉树影在窗纱上摇曳,青灯闪烁,词人独自垂泪。这一段词人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他当时的困境,为下文明志设下铺垫。
接下来的几句“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词人暗喻国家已亡的现实。他引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向南陌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词人对祖国的忠贞不渝,就像美人向旧主墓道上倾泻的千行血泪一样。尽管世事沧桑,新朝已代旧主,但词人仍然保持着清明无瑕的忠诚。他用“分明月”比喻自己忠国之心的明亮可鉴。这是整首词的核心所在。
词的最后两句用典,词人嘲笑乐昌公主,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词人表面上笑着赞美乐昌公主,实际上是嘲笑那些随波逐流、得意一时的人。他认为他们的风流旧事转瞬即逝,就像菱花破碎一样,再也无法重圆。
整首词通过描写词人的煎熬之苦、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面对困境的忧愁和忧愤,以及对祖国的忠贞不渝,表达了词人的爱国赤心。词人用比喻和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态度,使整首词更加深入人心。
《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详情»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是南宋末年的大臣、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他于1236年6月6日出生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是汉族。在宝祐四年(1256年)他中进士,后来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进行谈判,但却被扣留。他后来成功脱险,经过高邮嵇庄到达泰县塘湾,然后从南通返回南方,坚持抗元。
然而,在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战斗中失败被张弘范俘虏,被关押在狱中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尽管遭受困境,他仍然坚持斗争。最终,在柴市他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包括《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抗元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被后人广泛传颂。
明日元宵,蔼佳气、清凉金粟。
人道是、史君寿母,宴瑶池曲。
九十春来萱草茂,三千年后蟠桃熟。
看鳌头、名字未多时,分符竹。
熏宝篆,张银烛。
佳庆事,人人祝。
况平反阴德,在长生箓。
最喜芸香怀玉燕,安排锦帐骑银鹿。
待雕轩、文驷上堤沙,如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