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楼晓望》原文赏析

  • lóu
    xiǎo
    wàng
  • [
    táng
    dài
    ]
    bái
  • píng
    zhū
    kǎn
    líng
    chén
    shān
    chū
    míng
    shuǐ
    xīn
  • zhú
    xiǎo
    lóng
    xián
    lǐng
    yuè
    pín
    fēng
    nuǎn
    sòng
    guò
    jiāng
    chūn
  • chéng
    yīn
    chù
    yóu
    cán
    xuě
    shēng
    qián
    weì
    yǒu
    chén
  • sān
    bǎi
    nián
    lái
    lóu
    shàng
    céng
    jīng
    duō
    shào
    wàng
    xiāng
    rén

原文: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相关标签:登高写景思乡

译文及注释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独自倚着红栏杆,站在清晨,山色刚刚明亮,水色也是新鲜的。)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Unable to read data from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庾楼晓望》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1. 此诗是白居易在被贬江州期间所作。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被贬为江州刺史。

2. 子城指的是大城所属的内城。在古代城市中,通常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内城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官府和贵族居住的地方。

3. 衙鼓是指衙门中用来召集官吏的鼓。衙门是古代官府的办公场所,衙鼓被用来作为官吏们上班和下班的信号。

这些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诗中的一些特定词语和背景信息。 《庾楼晓望》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白居易的《登庾楼》进行解读。文章开头指出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登高望远的作品,这种情景往往能激发人的豪情气概。然后引出白居易的《登庾楼》,指出他站在庾楼上所感受到的并不是豪情,而是乡情。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诗中的几个关键句子。首先是前两句,描述了时间、地点和景色,为整首诗定下了意境。然后是接下来的两句,继续描写景色,特别是用苹风来暗示初春的温暖。接着是一句描述城市的景象,说明庾楼可能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最后一句点明了庾楼上三百年来望乡的人们,而白居易也是其中之一。

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诗中的句子和意境,揭示了白居易《登庾楼》所表达的乡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庾楼晓望》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临高台

两汉 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病后登快哉亭

宋代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