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过雨水的洗涤,尘土不再扬起,回家的路清晰可见。
病愈之后饮酒不知满足,睡梦醒来,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涌起无限乡情。
乌鸦带着斜阳的日光投射进古寺,草儿带着野外的景色进入荒城。
我又放弃了菊花的家园之约,只觉得秋风从发上生起。
注释:
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城隅上,原为唐代薛能阳春亭的遗址,宋代李邦直改建,苏轼在徐州时题名为“快哉”。
经雨:淋过雨。
清蝉:干净的蝉。清,干净。
征尘:路上扬起的尘埃。
断处:没有扬尘的地方。
病来:指病愈之后。
厌:饱足。
倚楼:指倚着楼栏远望。
情:指思念故园的情感。
古刹:古寺。
将:带引。
黄华:菊花。
《病后登快哉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位名叫贺铸的诗人在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的八月份,身处彭城(现在的徐州)时所写的一首诗。贺铸在担任徐州宝丰监一职期间,多次登临某个亭子,以此为灵感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年的年中,贺铸患上了一场疾病,而在秋季时病情有所好转。因此,他借着康复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感慨,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
《病后登快哉亭》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雨后蝉鸣为开篇,描绘了秋高气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病愈后登亭的畅快心情。蝉鸣的得意与诗人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眺望故乡的道路,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道路清晰可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无论世事如何纷扰,他始终不能忘怀故乡。病后偷闲登临之际,思归之念又再次涌现。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诗人病后频繁饮酒的情景,不是为了解渴,而是因为乡愁太深太重,无法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但实际上透露出了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诗人已经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病后则更加贪杯,显示出病中难以平静的情况。这与杜甫的《登高》诗中的描写相似,都是以多病之身,停酒戒酒为恨。诗人贺铸患有肺病,滞留他乡,与杜甫的遭遇相似。可见,诗人最受煎熬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所饮之酒实际上是苦酒。在百病中,唯有思乡之病难以治愈。无论清醒时还是在梦中,诗人都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这里字面上只写了梦后,但实际上隐含了诗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梦中可以千里回乡,所以梦醒后对故乡的思念愈发难以忍受,正如汉乐府中的描写一样。
整首诗通过描绘蝉鸣、眺望故乡道路和病后饮酒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病愈后登亭,感叹自己与时光的渐行渐远,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病后登快哉亭》赏析详情»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