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玻璃枕上,相思怀念着心上人啊!屋室里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江上青青拂动的柳枝似团团轻烟,大雁悲啼着从只留残月的夜空下飞过。
穿着浅淡藕合色的丝绸罗衣,纤手握剪刀,参参差差地剪出人胜佩戴在头上;红花簪在乌发上,疑否烧却翠云鬟;两缕青丝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红润脸庞两边。钗头闪荡悠悠,玉钗凤鸣敲砌竹,翠鸟欲飞阵阵风。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此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译文及注释详情»
《水精帘·江上柳如烟》是一首描写女主人公梦境的词。词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房间的精致陈设和她入睡时的梦境,展现了她高雅美丽的情操和幻想的意味。
词的开篇通过描写水精帘、颇黎枕和鸳鸯锦等器物,展示了女主人公房间的精致和讲究。这些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房间的美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窥见女主人公的高雅情操。女主人公恬然入睡于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旖旎的梦。这里引用了《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中的诗句,将被子用香炉熏过的情节融入其中,使得梦境带有温柔绮丽的色彩。
接着,词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梦中的景象:“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句词紧承“暖香惹梦”而来,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虽然梦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不可思议的,但在文学作品中,梦境往往有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推测,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可能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思念心上人。她的梦境很可能是她平日所见景致的幻化表现。
在女主人公的梦境中,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月亮残了,大雁飞回北方。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在于冬天已过,春天已来,大雁飞回家乡,唯独女主人公仍在楼上思念心上人。这幅画面凄清迷离,有声有色,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房间和梦境,展示了她高雅美丽的情操和幻想的意味。词中的细腻描写和意境的构建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气和想象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