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散开秀发,好似披着一肩云霓,看镜中的容颜如玉。细细地描画粉黛,抹去眉间愁迹。团扇轻轻地摆,遮住欲吐的心语。垂下绣帘,难掩满脸羞意。
我曾久久地伫立楼前,希望看到你的踪迹。你为何还不来相会,叫人难忍花庵空寂。但愿有一天,我们将乘凤凰携游仙海,到那时再也不要别离。
注释:女冠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双凤翘”。双调四十一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霞帔(pèi):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类似披肩,以纱罗制成。其形状如彩虹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玉坠子。因其有云霞样花纹,故名。道家常著此帔,故亦以“霞帔”称道士服。云发:像云一样的鬓发。
钿镜:用金、银、玉、贝等贵重物品镶嵌的妆镜。
愁眉:古代女子画眉样式的一种,此眉妆细而曲折,色较浓重,眉梢上翘。
遮语:以扇子遮着脸说话,言其害羞的情态。
羞:王国维辑本《金荃词》作“笑”。
玉楼: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处,一说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处。
花洞:百花遍开的仙洞,道教称神仙及道士的居处。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观。
乘鸾:指成仙。鸾,仙人所乘坐的鸾凤之类。
遗:遗弃。彊村本《金奁集》作“违”。
《女冠子·霞帔云发》译文及注释详情»
《女冠子》是一首唐朝的教坊曲,最初是用来歌咏女道士的。这首曲子的作者是温庭筠,他以风流多情而闻名。据传,温庭筠与女道士鱼玄机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鱼玄机是一位貌美才高的女子,然而她在年轻的时候却遭遇了一起命案,不幸离世。也许是因为鱼玄机的死对温庭筠产生了触动,他根据唐教坊曲《女冠子》自度新曲,创作了《女冠子》这首词。这首词以女道士为主题,表达了一种浪漫的情感。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尚未得到确证。 《女冠子·霞帔云发》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主题是女道士的容貌、情态和动作,通过描写她的外貌和行为来表达情感。文章指出,词人运用错综排比的手法,将客观景物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通过想象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理解人物。
文章首先分析了词的上片,描述了女主人公美丽的容貌和含羞多情的态度。通过描写她的披肩、鬓发和蛾眉,词中点出了女主人公的愁意。接着,描写了她遮语、含羞、回扇和下帷等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她心事重重却又欲说还休、情思萦绕却又含羞掩饰的情态。
下片则写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通过描写她站在玉楼上盼望情人早日到来,表达了她的相思之切。最后,词中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愿望,希望情人不要遗弃自己。
文章还分析了词中使用的手法。上片使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不同的镜头展现景物,让读者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服饰和外貌。下片则更加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文章指出,读者需要根据想象将这些画面串联起来,感受人物的心情,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最后,文章总结了词的结尾,指出它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心愿和依恋之情,展现了她一往情深的相思之意,给人以真挚感人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分析词的内容和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女冠子·霞帔云发》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