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西园听一曲艳阳之歌,京城扰扰车尘让人深负隐逸之志。
虽然想要放宽心怀但难以遂愿,而经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听到夜雨强劲而势猛,预示且判定着花残落尽,春夜寒冷夜晚更长,贪恋重衾觉得梦多。
想别后钓渚春色应该比以前更好,春风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释:
西园:泛指,未必与曹植兄弟及邺中诸子同游之“西园”。艳阳歌:犹《阳春》曲。一说泛指春之歌。
薜萝:薜荔和女萝,喻指隐士之服。负薜萝,即怀有隐逸之志。
放怀:开怀,放宽心怀。
经世:治理国事。
判:判断,断定。俗作“拚”。
衾(qīn):被子。一作“裘”。
钓渚:当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钓处。
《春日偶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作者在春日艳阳下,因为自己的仕隐两失而感到苦闷,并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然而,具体的创作年份无法确定。 《春日偶作》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烦躁和无奈情绪为主题。诗人在长安困居,目睹车尘扰扰,深感自己与夙昔隐居山林的志向相背离。尽管他渴望放宽心怀,不计名利得失,但仍未能做到。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春夜听到猛雨声,判断花已凋尽,春寒夜长,他恋重衾而梦多,表达了他在长安困居的苦闷和无聊。最后两句以“钓渚”来暗示隐居的愿望,与首联的“薜萝”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向往归隐鄠郊旧墅的心情。
有人认为诗中的“西园一曲艳阳歌”并非歌颂阳春时节的美好,而是给人一种燥热烦愁之感。在高照的艳阳下,人们往往会皱眉眯眼,这也是一种苦态。而与下句“扰扰车尘”连看,正符合诗人此时的烦躁和无奈情绪。最后一句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隐逸之境,与西园艳阳春景并不一致。
整首诗以白描为主,转折如意,风格类似义山的《即日》,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描写细腻而有致,情感真实而深沉。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长安困居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春日偶作》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